《社科参考》
学会专刊第11期(总第100期)

发布时间:2019-10-15 | 信息来源:江苏社科网

重要新闻

“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19年第1期在南京举行

2019年8月23日,由省社科联主办、省宏观经济学会承办的“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19年第1期在南京举行。200多位来自省有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江苏高起点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晓辉,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林康,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黄健,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教授,省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袁健红教授等领导和专家从各自领域进行了发言与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江苏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要通过局部地区的现代化实践带动区域现代化进程的有益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为全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良好基础。

学会动态

 8月18日,省家政学会在南京举办“家政专业发展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家政学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围绕“高校家政专业发展的经验及建议”、“家政专业发展行业期求及政府的政策”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8月19日,江苏先锋党建研究院揭牌仪式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建工作主题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周为号,省司法厅党委书记高建新出席活动并讲话。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参加揭牌仪式。

8月21日,省城市管理学会在苏州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重要指示精神研讨交流会”。

8月21日,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诸纪录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供销社党组成员唐华当选为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会长。


专家视点

江苏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探索实践

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林康

一、现代化试点的主要背景

从全面小康到基本现代化,既是目标、要求不同的两个阶段,又是连续、跃升的统一过程。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省委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体系,并在苏南选择若干县(市、区)进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试点。娄勤俭书记指出:既要跑好全面小康建设“最后一公里”,还要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力,以现代化理念审视收官工作,以现代化标准谋划未来发展。

二、现代化试点的探索实践

苏南地区有条件有基础,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开放优势比较突出、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城乡发展比较协调、社会事业相对发达、人居环境较为良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在全国前列。精心选择试点地区,确立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处于全省前列、兼顾不同类型的行政单元、具有较为鲜明的发展特色三条选择标准,并由此选择了南京市江宁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溧阳市六个试点地区,各具特色。明确现代化试点的目标任务,任务是路径探索和体制机制创新,目标是为我省乃至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建立机制、积累经验,建立一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细化现代化试点的主要内涵,重点从经济发展现代化、民主法治现代化、文化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六个方面推进现代化试点。

三、现代化试点的工作安排

深化内涵研究,通过对典型地区现代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深入剖析,探索区域现代化和全域现代化的逻辑关系和建设时序,深化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价体系和监测办法。出台试点方案,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编制各自的具体的试点方案,积极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试点领域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给予政策支持,通过“一地一策”给地方试点赋能,支持试点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要素资源配置、社会管理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创造性探索实践。归纳总结提炼,从局部到全体,总结建立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引领、实现路径和机制创新,为制定全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关纲领性政策文件提供依据。


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

南京大学  沈坤荣教授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国内市场主体预期不稳,中国需要以适当的政策来引导市场预期,扩展未来的空间,制定恰当的战略来加以应对。

第一,从统计数据观察当前的经济运行。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来看在合理区间,但也要看到由于外部环境形势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以及居民消费状况、出口、进口的增长速度,都处在下行状态。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导致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关税壁垒上升,促使一些资本开始转移出境,一部分企业开始转移生产和投资,从宏观上看,这不仅影响相关行业和市场,还会影响宏观政策调控效果。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六稳”依然是下阶段工作重点。

第二,从长期增长趋势看短期经济波动。长期趋势上,中国经济处在收缩期里,这个收缩期是全球增长的收缩期,为了平抑短期负面影响,逆周期政策应对力度将加大。逆周期调控最重要的是财政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原来边际收紧,即增量上收紧到增量上放松,最主要是增加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渠道。财政政策最主要是减税降费,要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改善民企营商环境。

第三,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看政策应对。首要任务是以深化国内改革主动应对国际环境新变化。中美关系博弈是长期的、复杂的,中美之争不会轻易结束,美国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将产业链挤出中国,第二是遏制中国沿着现在这条道路发展,逼迫中国采纳美国认可的市场经济制度。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国崛起必然经历坎坷。但无论是化解结构性矛盾,还是防范周期性风险,全面深化改革都是金钥匙。

第四,以创新思维重构未来增长新动力。对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背景下的中国发展,一方面需要考虑当下,拿捏好逆周期调控,另一方面,应着眼于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具体来说,要注重处理好三个方面:以提高竞争力为重点,推动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以实施乡村振兴为要,推进乡村治理与经济发展;以城市群建设为重点,优化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

第五,从内需水平提升看未来投资方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潜力和优势,只要下决心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仍然在中国。“十四五”期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很多,智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大健康产业等都是重点。对于企业家来说,应抓住结构调整期的机遇,调整在支柱型产业的投资。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国必将开启未来增长新周期。

(以上专家观点,根据作者在“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19年第1期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