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参考》
学会专刊第7期(总第96期)

发布时间:2019-08-02 | 信息来源:江苏社科网

学会讯息

713日,省城市经济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江苏空间规划创新与经济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长三角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模式长三角一体化与产业园区的创新协同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产业发展与产业空间规划十三五十四五:开发区的作用与未来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 

713日,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南京召开根和魂——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省住建厅党组书记顾小平作历史空间的当代创新利用——江苏实践与探索的主旨报告。来自全省各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以及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现状、问题、建议与对策。

 

专家视点

新时代基层党的建设基本认识和方法

省级机关工委群工部部长  卢春庭

一、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指政党为实现纲领完成使命而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实践活动,包括确立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设置党的组织架构、锤炼党员的品质等。党的建设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具体到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党的建设过程。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的建设是,党的领导是。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重大提升。党的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工作目的,党的建设是直接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的,关系到我们党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十九大报告强调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分别从先进性、群众基础、意志品质、素质能力和生机活力等五个方面对党的建设的目标提出了要求。

二、党的基层建设

从性质上说,党的建设可以分为党的领导机关建设和党的基层建设两大类。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建立在基层单位的党组织。基层单位包括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解放军连队等。基层党建是指基层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职责和作用是不太相同的,比如: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事业单位的情况有两种,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不负责业务工作,只是通过协助和监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做好基层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1.积极完成协助和监督两大职责。 战斗堡垒作用的体现,就在于发挥协助和监督。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是原则性要求。协助是协力辅助。基层党组织必须与单位领导班子始终保持齐心协力,把服务单位领导班子完成任务和改进工作当成首要任务。首先是服务领导班子抓业务,其次是服务所属党员,最后是走向社会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监督是监察督促。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关注包括单位领导成员在内的每个党员的言行,加大监督的力度,把督促单位全体党员忠实履行党员义务作为重要使命。协助和监督的作用和成效体现在机关基层组织经常性的工作中。实施党的建设的过程就是发挥协助和监督作用的过程,经常性的工作做好了,协助和监督的任务就自然完成了。

2.三提一防着眼谋划工作。一是提高党员的认识。基层党组织要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省委的文件精神,提高党员的认识,把党员的思想统一到上级精神上来。二是提振党员的精神。通过创先争优、人文关怀、作风整顿等活动激励和督促广大党员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尤其要在克服为官不为的问题上多做一些具体工作。三是提升党员的能力。基层党组织要协调干部人事部门多安排集中培训、脱产学习、在职轮岗等活动,提高党员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四是预防党员的违纪违规。基层党组织要把防止所属党员出现各种违纪违规问题时刻放在心上,从严从细从实抓在手上。

 3.从严格组织生活入手全面从严。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是基层党组织最实实在在的从严治党措施。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党支部是开展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只有把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落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才能打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根据作者在省社科联2019年度学会秘书长和党建工作联络员培训班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从历史文化研究的层面推动江苏历史名城特色的可持续塑造

东南大学 朱光亚教授

人类进入后工业文明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后,地域空间特色差异大大缩小,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浸润和置换使当代人类面临着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的同时还面临着文化危机,面临着自身文明性的丧失的危险。我国同样如此,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的大发展后,认识到了千城一面带来的文化危机,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发掘和深入认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并探讨将这种特色延伸到当代城市建设的地域文化表达上,已成为国内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了的历史名城文化拓展的任务。江苏各地的城乡空间文化形态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从南至北、从西向东存在着渐变的过程。简单的分区,可以采取苏南、苏中和苏北的三分法,但从十三个地级市的城市特色塑造需求考虑,还是将苏南的东西差异考虑进去,将沿海和非沿海地区的差异考虑进去,至少划分为五个区:苏南的环太湖地区、苏南的宁镇丘陵地区、苏中的淮扬地区、苏北的徐宿地区以及沿海的通盐连地区。江苏学者在开展历史名城空间特色塑造工作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只有建立在必然性之上的特色才是可持续的。古代的特色是建立在古代地域上的天、地、人三种要素的基础上的,天是天气或气候条件,地是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的条件,人是古代人的基本需求。和古代相比当代的气候条件可能变化不大,但极端天气确实是增多了,地理环境可能变化不算大但就某个地区而言由于人工的干预可能会变化甚大,人是变化最大的因素,当代人的各方面的需求远远高于古人的需求,因此当代城市特色的塑造不仅包含着继承更包含着合规律的创造,对特色不能离开了当代的天、地、人的条件,不能离开五位一体的目标,任何主观的、长官意志想当然的、形式主义的特色是不可持续的。

其次是涉及到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展示问题时要首先注重保护好它们的物质载体的真实性。因为它们是名城发展的基本资源,这部分遗产所积淀的历史信息是任何新建建筑无法提供无法取代的,而且一旦丧失就永远丧失,因此保护是优先的。不做好保护、不做好这部分遗产的防灾工作,合理利用就无从谈起。历史文化遗产类型颇多,政策性很强,专家学者要在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前提下,为政府建言献策,才能使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特别是在塑造城市空间特色的过程中尤其要警惕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拆真建假行为。

最后就是对城市空间特色的要求不能停留在古代的某种样式、某种风格上,而是重在意境、重在审美的定位。因为建筑毕竟不是绘画之事挂起来观赏,不可能承担过于具象化的形象要求,而是要提供具体的服务具体的功能并依赖于具体的工程技术手段,受相关规范标准等的约束,从而保证其中的人及相关设施的基本安全。因此要鼓励在相同相近的审美定位下的多样化探讨,避免历史上发生过的因行政规定而产生的新的千篇一律。

(根据作者在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根和魂——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