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简字第3011号
学会讯息
12月22日,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徐州工程学院举行。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二震教授、南京大学国际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长裴平教授作主旨演讲,与会专家围绕“外国经济学说与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展开研讨。
12月22日,由省卫生法学会、东南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医药卫生权力风险与医疗卫生改革难题”学术论坛暨省卫生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昆山举行。
12月22日,省地域文化研究会第二届高层论坛暨江南运河文化带建设研讨会在江苏理工学院举行。70余位来自省内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江苏地域文化和江南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12月28日,省中共党史学会在南京举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研讨会”。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罗志军,省中共党史学会原会长陈焕友出席会议。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广银教授、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宋林飞教授分别作“关于江苏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习近平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的主题发言。
专家视点
深入解放思想,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原副主席 胡福明教授
长期以来,在多个历史关键时期,江苏的改革创新为全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江苏是乡镇企业的重要发祥地,起步早、发展快,以华西村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不断壮大,在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中,始终保持市场调节的运作方式,为江苏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技术和经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二是苏南地区创造的开发区。开发区是对外开放中创造的一种崭新的形式,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都是边实践边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江苏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投资环境、审批标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借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形成了江苏独有的特色。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县级自费开发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三是重视区域发展平衡。江苏提出加快发展苏南、努力支持苏北的工作方针,项目、人才、干部等都往苏北倾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坚持,苏北地区发展呈现可喜局面。四是大力发展教育。江苏虽然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但综合科技能力较强、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在靠投入求得经济增长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成为了江苏的战略选择。这些经验做法,归根到底,靠的是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经济总量增长超过100倍,2017年达到8.59万亿元。作为全国最发达地区之一,江苏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和动力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但产业层次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工业投资增长乏力、资金“脱实向虚”、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既有路径依赖的惯性,也有发展眼光的局限;既有拼抢劲头的弱化,也有速度焦虑的困惑。这些都是我们思想的堵点,需要再来一场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要化解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思想大解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上解放思想,着力破解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的短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解放思想。进一步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三是在打造政府和市场“双强引擎”上解放思想,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四是在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机遇上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五是在更好释放科教资源潜力上解放思想,打造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六是在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上解放思想,着力形成激励担当作为的良性机制。这都需要我们发扬新时代江苏精神,解放思想,全力推进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根据作者在省中共党史学会“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思考
南京大学 张二震教授
1.要素分工: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产品的价值链被分解了,不同生产环节和流程按照不同的要素密集度特征,被配置到具有不同要素禀赋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另一方面,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性日益增强,跨国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和利用资源,实现了生产的国际化。与以往以“产品”为界限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相比,这种新的国际分工模式是以“要素”为界限,即一件最终产品的全部价值已不再完全由一个国家的本土要素所独自创造,而是由多国以“优势要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也就是说,各国是以要素优势而不是产品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从本质意义上看,这种现象可以称为“要素分工”。以“要素分工”为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经济全球化,与以往相比具有了新特征:要素跨国流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贸易投资一体化日益显著、跨国公司的边界日益模糊。这些新特征对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格局以及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等诸多问题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2.利益失衡: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逻辑。对华贸易摩擦的理由从根本上可以概括为:利益失衡。美国国家内部的利益分配失衡,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相比出现的外部动态利益失衡,是导致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关键所在。在要素分工条件下,虽然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在静态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可以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生产力发展的动态利益。美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狭隘的零和博弈思维方式,即认为别人发展起来了就是自己吃亏了,从而试图通过挑起贸易摩擦而迫使诸如中国等让步,以满足自己攫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欲求。美国总体上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由于阶层分化,导致国内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且有恶化的趋势。有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严峻。美国最富有阶层的1%的家庭收入和财富,占全国总收入和财富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9%上升到近年来的20%;美国前10%家庭拥有的财富总量占全国所有家庭财富总量的比重超过75%;后50%家庭拥有的财富量占比不足1%。面对由于内部利益分配失衡而日益激化的国内矛盾,美国在没有更好对策举措的背景下,必然试图将国内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为自己社会经济治理能力的滞后和缺失寻找“替罪羊”,这才是当前美国频频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
3.包容开放: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当经济全球化演进到以要素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阶段后,市场经济体系内在缺陷所引发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就会更加突出、更加迅速、更加严峻,此时,需要有更加具有包容性的制度进行应对。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正是由于缺乏这种包容性,强资本弱劳工、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社会严重不平等是美国社会的固有特征。目前,美国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本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单边主义行为,是对全球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破坏和践踏,因此对经济全球化的顺利推进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包容性不足,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面临增长空间和潜力的严重制约。因此,从世界范围内看应该倡导包容性增长,使不同层次的国家都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这是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国还应该加强国内改革和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均衡发展,让更多的民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要充分重视收入分配调整、职业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国内改革和国际合作,构建起更加均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和国际规则,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根据作者在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提交的论文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报:省委宣传部
送:省有关部门、省社科联常务理事、相关高校社科处、省级社科类学会(研究会)、市县(市、区)社科联、外省(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