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简字第3011号
重要新闻
省社科联学会部在徐州、无锡召开工作调研座谈会
3月29日和4月3日,省社科联学会部围绕社科类学会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先后在徐州和无锡两市社科联召开工作调研座谈会。南京、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苏州、无锡、常州、泰州、镇江、南通等市社科联学会工作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大家各自介绍了开展学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情况,交流了承诺管理制度、活动报批制度、动态协调制度、抓典型督促学习、与党建活动深度融合等工作做法。会议还讨论了第二届省哲学社会科学模范学术社团评审办法、条件和指标。
学会动态
3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全国第二批团体标准试点名单,江苏省交通经济研究会被批为试点单位之一。全省只有6家社会团体被确定为国家级团体标准试点单位。
4月3日,省审计学会在南京召开全省市县审计机关发展和推进审计职业化研讨会,各设区市审计学会秘书长、论文作者代表50多人参加会议。
4月19日,省档案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省政协原副主席陆军,省档案局局长陈向阳、副局长赵深、孙敏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档案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新修订的《江苏省档案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理事、监事。省档案局原副局长欧阳旭明当选为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专家视点
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
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胡阿祥教授
1.江淮地域关系到六朝的存亡大局。六朝守国,自北而南,自东徂西,一为守河,二为守淮守汉守秦岭守大巴守米仓,三为守江。六朝三百多年间,守此线为时最长,重镇最多,兵力最强;此线的南北战争最为剧烈,战事规模最大;而此线的得失,即关乎南北双方的存亡。
2.江淮地域联系着六朝的人口迁徙形势。淮河北岸支流相当密集,在生产力较为落后、交通工具尚不发达的古代,人口迁徙选择舟楫水路是较之陆路更为便捷的途径。淮河北岸支流呈西北-东南流向,从总体上约束和限制了诸多移民的迁移路线与最终定居地,它使得大多数南来江淮之间的移民之初始迁移路线,也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3. 六朝时代江淮地域文化复杂多变。淮河流域尤其是江淮之间特殊的南北推移地带之区位,使得其文化变迁表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江淮之间南北文化的转型,随长江流域之南方势力与黄河流域之北方势力的对比而定,在南方战胜北方时代,南方文化向北推进;在北方战胜南方时代,北方文化则向南发展,故六朝时代江淮之间的文化面貌多有变迁。其次,江淮之间的文化局面多有盛衰,一般来说,在有利的政治形势与统一的政治局面下,江淮之间可因南北的交融而文化异彩纷呈,文化局面可观;反之,在不利的政治形势与分裂的政治局面下,江淮之间又因兵连祸结的战争而文化建设停滞乃至倒退。
4. 江淮地域的民族问题在六朝时代至关重要。淮河干流千余公里,流域面积广大。在内地社会南北分裂时代,淮河流域是与北方对抗的前沿地带和江南政治经济核心的屏蔽,淮河流域西部更是连接六朝军事要区之汉水流域与长江中游,因此,生活在淮河流域成分错杂的土著汉人、土著非汉人、各地侨人,事关六朝军事、政治之大局,尤其是流域西部的非汉民族如蛮族,人口众多,地当腹心而且北接敌国,成为六朝特别是东晋南朝处理民族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事端。
(根据作者在省六朝史研究会“魏晋南北朝时期江淮地域与南北交流高层论坛”上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周恩来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和实践概述
省周恩来研究会接玉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周恩来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一生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少年时代周恩来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与每个人的奋斗息息相关,要求每个人在少年时代必须热爱国家,奋发图强,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思想基础。周恩来童年在沈阳读书期间,在回答老师“读书时为了什么”时,斩钉截铁地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寻找“中华崛起”之答案,周恩来先后赴日本、欧洲留学,并在天津组建觉悟社,开展革命活动。192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他以共产主义作为理想指针,开启了“为中华之崛起”的中国梦的奋斗征程。
2.“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战”是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的中国梦。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周恩来作为这次起义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领导者,以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八一起义”因此成为党探索民族解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伟大开篇”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支持建立革命根据地,在遵义会议上,旗帜鲜明地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一直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实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前仆后继的伟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奋斗”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的中国梦。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周恩来作为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总理,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周恩来指出,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核心。周恩来在各种场合多次阐述中国的和平共处思想,为中华腾飞于世界提供环境保障,为打开新中国的外交局面,展现国家新形象,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作者在“周恩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会上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报:省委宣传部
送:省有关部门、省社科联常务理事、相关高校社科处、省级社科类学会(研究会)、市县(市、区)社科联、外省(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