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0来源:新华日报 2023年07月11日
“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有能力也有责任”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厚爱,同时也赋予了江苏重大责任和巨大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有能力也有责任”的深刻内涵和以学促干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把真理伟力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恪尽职守、担当作为,提振“走在前列”的精气神。当前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和省委绘制的“施工图”变成美好现实,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肩负着重要责任、承担着光荣使命。心中装有“走在前列”的目标。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一直被党中央赋予“为全国发展探路”“走在全国发展前列”的光荣使命,更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聚焦使命目标,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坚持在发展中率先、在改革中当先,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凤凰涅槃、脱胎换骨,不仅要努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保持全国领先位置,而且要在实践中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国发展提供江苏经验。眼睛看齐“走在前列”的水平。当前,面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制造强省、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等重大任务,绝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站在前人的业绩上沾沾自喜,要自我加压、充分看到改革发展中的不足和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形势,更大力度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把江苏的发展置于国内国际大背景中来谋划,在全球范围找座次、定坐标,不断激发推进发展的内生动力,跳出江苏发展江苏,争取在更多领域走在全球前列。脚下鼓足“走在前列”的动力。今天的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4.98万元,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218公里,纳米、超算、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创新水平均居全国前列。面对巨大优势,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江苏大地上可观可感的现代化建设“实景图”。
想为敢为、勤为善为,增强“勇挑大梁”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大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我们要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坚决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提升想为的觉悟境界。想为,是党员干部推动深化改革的自觉意识。“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中国共产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等创造性地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心中有人民,眼里才有任务,脚下才有行动,才会有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提升敢为的勇气担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推进重大改革,以干部敢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答卷。提升勤为的踏实作风。“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踏上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任务重、要求高,更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树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大力发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主动作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日拱一卒,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扎实推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提升善为的素质能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越深入,矛盾越凸显,唯有努力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改革任务、目标、举措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着重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才能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才能开辟党和国家事业的全新局面。
迎难而上、敢于斗争,激发“多作贡献”的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也是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化,务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敢于涉深水、开坦途,勇做时代的先锋。要迎难而上,主动啃高质量发展中的“硬骨头”。江苏如何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不断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既是时代课题,也是现实课题。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畏惧困难、绕开困难,不敢正视困难,一遇到经济下行、指标波动等问题,就容易不自觉想走老路,甚至走弯路、走退路,对此我们当引以为戒。党员干部要在担当中磨砺意志、增强本领,坚持“敢”字为先,时刻做好斗争准备,在斗争中敢于担当;坚持“勇”字为要,勇于直面矛盾问题,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坚持“稳”字为基,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稳当处理、稳妥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坚持“恒”字为功,拿出往实里做的干劲、往深里做的韧劲、往细里做的钻劲,久久为功,不断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奋勇争先。要迎难而上,积极做好高品质生活的“大蛋糕”。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是新时代我们党奋斗目标的升华。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高向往、高要求、高追求是不断变化的,绝不能原地踏步、止步不前,要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通过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气魄,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干,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