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热点难点专家座谈会在南京理工大学科技会堂举行,长三角地区社科联、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金陵,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雄出席会议并致辞。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出席会议。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骏分别担任主持。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双向赋能是文明跃升的关键动力,需以人文立场校准技术方向,构建“人文-技术”共生生态。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雄强调,高校应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为智能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柴天佑,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黄有方,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邢纪红,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赵志强,南京理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千目,国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分别围绕《工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与协同》《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发展重点》《哲学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人工智能时代集成科技创新资源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探索实践》《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乘“数”之势,聚“智”兴农——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索》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会上举行了成贤(未来城市)实验室揭牌仪式。该实验室由南京市社科联(院)联合东南大学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元实验室、中国船舶第八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组建。会上发布了“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南京共识”,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时代脉搏,强化价值引领,注重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发展。
本次座谈会汇聚政产学研多方智慧,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案例分享,为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助力江苏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中“打头阵”,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会议由江苏社科网指导,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具体组织。
(省社科联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