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科联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发布时间:2023-08-25 | 信息来源:江苏社科网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鼓励支持高校交叉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多学科融合创新平台、高校社科联互学交流平台,8月20日-22日,由省社科联主办,苏州大学和苏州市社科联承办的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文化馆等单位的专家,江苏全省60多所高校社科联秘书处负责人共80余人参会。

开幕式上,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州市社科联主席刘伯高,苏州大学社科联常务副主席任平分别致辞。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徐子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分别讲话。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主持。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张新科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江苏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迫切需要。高等院校要积极推动学科创新、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将“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机制为动力”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氛围。高校社科联则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重点打破学科、专业、院系壁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引导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及跨学科间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探索建立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载体,营造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文化,着力夯实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制度和文化根基。针对此次培训,他提出要提高认识,注重沟通,加强交流与协作,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多的思想智慧。

徐子敏在讲话中表示,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强化学科交叉,强化有组织科研,强化培养模式创新,强化评价制度改革。全省教育系统要以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为契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推动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刘伯高在致辞中表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根本目的在于以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聚合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需要各个方面尤其是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鼎力支持。

任平在致辞中提出,近年来,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延续百年优秀传统,在继承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稳定的发展。面对新时代,我们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和重托,将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主题教育为契机,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贡献苏大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苏大力量。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主旨报告阶段,江苏省文化馆原馆长戴珩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题,谈到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为什么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和路径。他表示,中华文明的发展逻辑、突出特性决定我们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表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第二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围绕“苏州推进人文经济融合创新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介绍了苏州推进人文经济融合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他认为,从理论逻辑来看,苏州推进人文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文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说,苏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高度注重文化与经济交融共生,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硬实力从而形成强大综合竞争力,是苏州不断取得重大进步的根本法宝。从实践逻辑来看,苏州推进人文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东以“数字文明背景下交叉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为题,介绍中国人民大学自2003年设立第1个跨学科实验班,经过探索、发展、融合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人文理工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建设的人大模式。2021年,成立交叉科学研究院。该研究院是新时期学校聚焦人文理工交叉的“学科特区”和“人才培养特区”,是实体教学科研机构。目前,该学院已经建设区块链文理交叉平台等8个正式平台,建成大数据商业分析团队等17个团队,形成分类分层平台体系。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杨亦鸣以“新文科背景下语言文字应用的发展:从文化软实力到科技硬实力”为题介绍了语言观的革新与新语言学、语言学及语言应用的新发展。他指出,相较于传统语言学,新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普遍的物质载体,是为猿变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不是已变成的人为了交际而产生的。新语言学涉及语言机能、语言系统、语言技能,关涉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软实力,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科技硬实力与国家安全重大需求,使语言学与经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他提出,软科学向自然科学发展,语言学大有作为。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张雪魁围绕“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与实践路径”的主题从现代社会科学的诞生谈到新文科的兴起,介绍了“软科学变硬: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硬科学变软:寻求社会科学的介入”“大数据+社会科学:新兴研究机构的兴起”,并谈到了这些发展趋势带来的启示,即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的交叉趋势凸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科与理科的交叉趋势凸显;社会科学在大数据时代需要计算科学的支撑,计算需要社会科学知识的支撑;数学不可或缺;重视计算而不崇拜计算;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关键在于团队之间的深度融合;加强社会科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副主任裴雷以“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技术驱动的文科交叉与融合创新实践”为题,分“问题:学科交叉融合及其实践逻辑”“落地: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建设”“深化:新兴产业科技关联互动与交叉协同创新”“展望:有组织交叉创新的前景”进行主旨报告。他提出,实验室是非常好的跨学科建设载体。大家要关注AI for science。因为人工智能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非常大。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业务辅导阶段,浙江大学人文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张彦以浙江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围绕“加强有组织科研,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行了业务辅导,介绍了浙江大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组织体系和10个方面的有益探索,她认为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领跑与跟跑、主要突破与交叉创新、数量与质量、自由探索与服务国家、科研与育人、校内与校外、政治与学术“八对关系”。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张海霞在题为“大成集智模式下高校社科联的组织优化与创新发展”的业务辅导中介绍了该校的经验探索。她介绍,近两年来,该校校社科联进行了机构改革,在校社科联下设立了学术部、外联部、信息部、智库部、科普部,并开展了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积极服务硬核团队、重大需求,围绕“商”和“数”建设学校智库和平台,推进浙江省社科赋能工作,促进该校跨区域、跨学科、跨单位的学术共同的研究。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东南大学社科处处长王禄生围绕“统筹规划、凝聚共识、综合施策:打造文科学科交叉与融合新范式”的议题进行业务辅导。他提出“学科交叉灵魂五问”,即谁来推动交叉?在哪些方向交叉?依托什么载体来支撑交叉?用什么资源来保障交叉?通过什么机制来促进交叉?并介绍了东南大学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培训期间,学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圆桌论坛。分组讨论阶段,与会代表分三个小组分别就主旨报告的内容,思考本校学科建设状况,学科交叉发展困境,学科交叉融合建议以及对《关于加快推进江苏省高校社科联建设的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的修改进行交流讨论。圆桌论坛阶段,苏州大学社科处处长陈一、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利平、淮阴工学院社科处处长史修松分别代表三个小组进行小组汇报,并介绍了各自高校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举措、成果和展望。南京大学社科处项目科科长姚斌、南京工业大学社科处处长陈红喜、常州大学社科处处长潘道广、河海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黄永春、淮阴师范学院社科处处长展伟、南京工程学院科技与产业党工委书记兼副处长龙永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陈军、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天明等进行重点发言,介绍了各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现状和举措,以及高校社科联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与会代表提出,以需求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产生学术效果为目标,在做好、做精文科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文科与相关学科交叉交融发展,做到有组织、有引导,杜绝拉郎配,生搬硬套地做交叉;要结合本校特色,结合所在区域特点,重点服务对象以及产业有针对性的做学科建设工作;要关注高职院校社科和社科联建设的发展,提升对地方院校、高职院校的科研帮扶,推动形成江苏高校社科发展共同体。针对《关于加快推进江苏省高校社科联建设的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大家表示,《意见》的出台对高校社科联发展意义重大,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社科联发展的制度设计,把相关政策举措落地落实落细,为高校人文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全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班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

最后,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通报省社科联2023年需要各高校、科研单位协作完成的重点工作,对整个培训班进行简要总结,并围绕高校社科联建设进行部署。他提出,高校社科联是资源连接的枢纽,是沟通信息的桥梁,也是服务发展的平台,要在提升科研能力、服务硬核团队和国家地方重大需求等方面发挥作用。要按照省社科联年初提出的“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功能,打造品牌”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有关高校尽快成立社科联组织,努力扩大全省高校社科联组织的覆盖面;加快推进有关高校社科联换届工作,加快高校社科联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步伐;加快推动高校社科联之间和高校社科联与地方社科联之间结对共建,进一步促进全省高校社科联建设水平的总体提升,为江苏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地赋能。

(组联中心)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