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农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系统而又长期的工程。2024年6月27日,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在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举办以“新时代·新农人”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来自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农业农村问题研究专家,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南京江北新区和葛塘街道领导,部分学会理事和媒体记者等30多人参会。省委原副秘书长、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胥爱贵作主旨报告,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玉庆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陶磊到会致辞,介绍了江北新区在农业农村建设的投入,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党工委书记余建军介绍了葛塘街道“三农”发展情况和计划。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陆华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潘永圣,扬州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金海,省农科院农经所所长、新农学院院长季国军,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宏玉,省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邵红宁,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葛自强等7位专家学者围绕新农人的内涵、特征以及如何培养新农人、发挥新农人作用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陆华良指出,虽然从全国层面看,新农人队伍越来越壮大,形成了“头雁领飞、雁阵高飞”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包括新农人培育质量尤其是专业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培训模式有待创新、经费有待增加,高校在新农人培育赋能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社会对新农人的认可度还有待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精准培育,针对技术型新农人、营销型新农人、管理型新农人分类施策,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二是要增强服务供给,打造信息平台、助农资源智库平台、校地远程协同育人平台;三是要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新农人扶持政策综合体系,适当提高引进补贴和加大贷款扶持力度,为新农人融资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四是要加强部门间协同治理,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统筹推进机制,形成推进合力。
潘永圣介绍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新农人培育工作,2023年专门成立了亚夫新农人学院,从四个路径来提升培育质效:一是新农干,主要着眼于乡村基层治理人才,与政府部门深度合作,适当加强待遇,增加后续培育,防止人才流失;二是新农创,主要是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优秀学生或“农二代”专门成立新农创班,有别通识教育,增配创业导师;三是新农匠,主要是指农业产业技能人才或农村非遗传人等,通过各种农业农村技能大赛进行技术锻炼,扩大展示力度;四是新农服,组织亚夫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与合作。
徐金海提出,新农人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技能、知识和智慧;必须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竞争中维护自身利益,且足够自律;必须具有较强的新的公民意识,具有奉献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加快培育新农人,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从高等涉农院校和专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实施精准化和个性化的在职培训、吸引农民工和城市资本所有者等返乡下乡、加强新农人的资格认定、强化财政和金融保险的政策支持等方面推进。
季国军分享了新农学院在新农人培育中的探索。成立五年来,新农学院建立了乡村人力资源固定观测体系和新农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设计了新农人培育课程。乡村人力资源固定观测体系的制定经过了大量的实地调研,成熟后将向社会发布。新农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统筹能力、绿色发展能力、科技承接能力、跨界经营能力、联农带农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六个方面,根据这些指标定制的培育课程避免碎片化、流水化,受到新农人学员们一致好评。新农学院将继续完善标准化培训场景、模块化培训流程、全方位跟踪服务、系统化能力资源研究,把新农人培育工作做得更专、更强。
杨宏玉认为,新农人区别于传统农业从业人员就在于经营理念新、服务手段新、组织方式新。南京市主要从“引、培、留、用”四个方面开展新农人的培育工作:一是实施补助,引进新农人。对于进入南京市各涉农区农业农村领域从事农业农村创业或就业的全日制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进行学费全额补助;二是创新模式,培育新农人。2021至2023年,分别联合市委人才办、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培育了300名具有高中以上学历、35岁以下有志于“三农”发展的头雁种苗;三是优化环境,留住新农人。加强金融服务和项目扶持,对在南京各涉农区创业,经工商登记注册后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带动10个以上农户增收的各返乡、下乡、在乡初始创业主体给予最高1万元补助;四是搭建平台,用好新农人。搭建双创园区、农村电商集聚区、农民创业基地等平台,为新农人创业提供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
邵红宁提炼了关于新农人培育的三个观点:新农人要跟新农技结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广都必须要有新农人来实现;加大新农人培育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职称评定、高素质农民资格认定,以及项目支持倾斜等;大力宣传推介新农人干事创业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
葛自强围绕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农人队伍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进行专题汇报。加快推进新时代新农人培育,一是深入调研,谋划创新培育思路。对281名新农人头雁和6所涉农高级院校的8500多名在校生、毕业生进行了调研,赴浙江、广东交流学习,了解外省在新农人培育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明确了新农人培育工作推进思路和举措,今年重点是实施新农人“十百千万”计划。二是精准服务,着力提升培育水平。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实施细则》,建立了多部门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开展多元化头雁培训,创新成立头雁发展联盟,打造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加强跟踪,推动加大培育力度。持续摸底重点新农人发展趋势,推动各地创新培育举措,跟踪服务头雁新农人发展。接下来要在新农人指导意见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制定新农人三年培育计划;发布系列政策清单,对现有省级以上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从涉农直补、产业引导、能力提升、金融扶持等方面集成制定支持政策清单,推动各地在相关政策上向新农人倾斜;加大培育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新农人不同需求开展差异化、针对性的培育和扶持,引导更多的新农人返乡、下乡、振乡,创业创新,联农带农。
胥爱贵在主旨报告中强调了四方面内容。一是新时代呼唤新农人。培育新农人队伍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小农业和大市场衔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二是新农人具有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他们不一定居住在农村,但一定以在农业产业链上的经营活动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不一定是完全的体力劳动者,可以靠脑力劳动来代替体力劳动,逐步减轻劳动强度,但一定有知识、懂技术,善于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农业生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紧密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懂经营会管理,应用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管理方式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农业、对农民、对农村具有特殊的情感。三是新农人作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上要发挥重要作用。新农人要成为将全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守护者、农业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的建设者、农业新科技使用的主力军、现代农村经营管理的带头人、农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队。四是要多措并举,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农人队伍。新农人培育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变量,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构建“引、育、留、用”全环节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有情怀的新农人。要坚持外部引进和本地发现并举,全方位拓宽新农人的来源;要坚持学校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并用,全过程培育新农人创新创业能力;要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并重,全天候营造新农人壮大成长的环境;要坚持科学评价和考核激励并行,全频道优化新农人用好用活机制。
张玉庆在会议总结中提出,新农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加快培育。省农村经济学会将进一步创新交流方式,努力为包括新农人在内的全省“三农”工作者搭建培养学术思想、阐述理论观点、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着力打造高水平智库,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本次沙龙是省社科联2024年社科学术社团主题活动资助项目—“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24年第4期。活动特别邀请省人大代表、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飞,南京骏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宏宝两名奋斗在江苏大地的新农人代表参加交流,分享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以及科技赋能农业的经验做法。活动期间,参会代表调研了葛塘街道新农人创办的大云农场、核工千禧万福生态园和现代农业企业浩明乳业,现场学习新农人的实践经验。
(省农村经济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