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他同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3月10日下午,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聚焦“新质生产力与区域协同发展”主题举行专家研讨会,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研讨会“第一议题”。会议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主持。
会上,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作研究会工作报告及主旨发言。近年来,研究会认真组织学习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撰写《永恒的主题 强国的指南 人类发展进步的共同理念》《关于进一步提升江苏人才战略地位的思考》《以宏阔视野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书稿及理论文章;系统深入开展江苏发展省委省政府决策重大问题研究,研究报告获省委主要领导及省领导批示30多次;参与省市高质量发展课题调查研究、咨询座谈及专项规划,并围绕江苏发展与智库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今年,研究会将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把握新形势、聚焦新问题、拿出新举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之风,推进协同创新;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研究会管理和工作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研究团队;突破思维定势,创新工作思路。
主旨发言阶段,张颢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探索江苏职业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展开交流。他表示,面对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建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与方向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包括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通过新技术得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上新科技、新功能新模式,就会产生新动能,就会形成新质的生产力。如纺织产业的信息化、大数据化、智能化;所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是互相转换的,并在不断转换中前进;我们既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发展新兴产业,也要用最新、最前沿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职业教育也要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如何构建江苏职业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张颢瀚建议,要着重培养卓越工程师、工程师、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一线工人等“有金刚钻”的人才,使其适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以都市圈同城化建设为抓手,阐述了如何加快构建完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他表示,要在“资源要素畅通流动”“高质量生态环境建设”“公共资源开放共享”等三大领域推进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在公共领域的规则、建设、管理及政策制度方面,构建“标准统一、规则一致、平台链接、数据共享、一网通办”的框架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城市间深度融合,进一步向基础设施同城、要素流动同城、核心功能同城、就业通勤同城、公共服务同城、社会治理同城等“六个同城”迈进,打造区域一体化机制体制创新大样本。此外,要构建积极有效的推进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构建“政府各相关部门更加紧密的对接机制(研究编制相关的方案和行动计划)”“相关标准、规则、平台、数据的梳理机制”“各相关领域推进同城化的行动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的督察机制”等四大推进机制。三是将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围绕“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载体”“涵养高水平的创新攻关能力”“培育高层次的创新领军企业”“构筑高效率的创新服务体系”“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产业发展逻辑思考”等五方面,作了题为《强化创新驱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大引擎》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的竞争与合作逐渐演变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要推进创新资源优化整合,探索构建形成高效的“一技术一平台一方案一服务一保障”平台化科技资源配置新范式,为科技创新提供精准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科研评价制度。关于未来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他认为,要有“趋势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产业链思维、平台化思维、专业化思维、场景化思维、底线思维、人才思维”等方面的逻辑思考。
《群众》杂志社副总编李程骅分享了自己对“人文经济学”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考。他认为,“人文经济学”是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魂”,要让“人文经济学”激活“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对照五大鲜明特征,遵照“五位一体”,围绕“四个走在前”“四个新”打造人文经济学的实践样本,让人文经济学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促进人文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样态新场景新经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示范窗口、示范区;苏南地区“人文经济学”实践与扎根本土的工商精神、企业家精神高度相关,要重视民营企业“市场机会公平问题”“走出本地,向国内其他地区及海外发展的保障问题”“企二代的扶持培育”等几个方面的突出诉求;以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文经济,以经济和文化双向转化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机制;将“数智化”的产业集群、科技集群、创新集群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耦合共融,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让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与城市双向奔赴。
研讨交流环节,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研究会副会长、河海大学教授张阳,研究会副会长、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沙勇,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张京祥,研究会副会长、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正平等五位专家,分别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协同与江苏江海河湖联动协同战略”“建设世界水谷总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从城市空间、区域空间层面如何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分享真知灼见,为与会嘉宾奉上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思想盛宴。
(省社科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