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动态
2023年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第一届年会在苏州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29 | 信息来源:江苏社科网

 2023年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第一届年会在苏州举办

20231125,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第一届年会在苏州举办。来自省内外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独墅湖畔,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江苏新闻传播的新理论与新实践”这一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趋势、面临问题以及最新的研究和思考。

开幕式上,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会长张红军表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交织的时代背景,面对新技术加速迭代、新方法新视角不断涌现的现实语境,如何构建具有自主性、系统性、原创性、时代性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新闻传播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是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面对的重大课题。

张红军倡议,江苏新闻传播界应主动承担起责任,从江苏传媒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从而揭示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自主逻辑,并从“面向江苏新闻传播实践开展理论研究”“大力推动传媒技术创新”“着力培养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在主题论坛环节,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双传学分享了《新时代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他认为,在推进媒体深融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几对关系:一是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政治属性与传播属性的关系;二是如何坚持一体发展,把握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三是如何坚持双轮驱动,把握好内容为王与技术引领的关系;四是如何坚持舆论引领,把握好信息流量与价值含量的关系;五是如何坚持锻造“四力”,把握好全媒型与专家型的关系;六是如何坚持稳中求进,处理好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张国良作了《传播学学科体系刍议》的分享,从现状、欠缺、反思三方面切入,对传播学学科体系的五大研究领域、四大学科板块、三大分支学科作了详细阐述。进入21世纪以来,传播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体系、研究框架)正向着更加全面、完整的方向变化和发展,但依然存在欠缺之处。他分析了《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初识传播学》4本不同阶段的代表性传播学教材的区别和变化,指出了传播学引入中国40年来在学科发展上的具体问题,并透露未来将从修订教材、厘清脉络两个方向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在《智能媒体传播的价值对齐》报告中,梳理了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人工智能监管的呼声和行动,指出了关注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人工智能带来了媒体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的便利,也带来了越来越明显的价值鸿沟,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了创作众智化、生产智能化、消费场景化、流通精准化等影响。他认为,智能媒体传播的价值联结和价值对齐,是良性发展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在《生成式 AI 的崛起与新闻传播学的重构》报告中,从传播生态、传播场景、传播驱动力、传播主平台、传播资源配置等几个方面的改变切入,详细剖析了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领域产生的影响,提出新闻传播学科以什么样的逻辑和架构来重建,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革命性任务。喻国明认为,在过去,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未来的元宇宙数字文明时代,游戏这种虚拟相连的形态,可以通过场景的设置,提高人们社会选择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实现“学而时习之”的闭环,将成为传播的主平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在《GenAI 变革传播生产、机制与逻辑》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深层的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革新知识生产方式,从而改变人类认知,也催生出新闻传播新模式。他结合具体案例,从学术的视野,对策、采、编、审、发、评等整个新闻传播业务流程该如何推进数智化转型,作了深入的思考,并指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的数据限制等挑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支庭荣在《媒体融合的实践突破与理论创新》报告中提出,媒体融合包括内容、介质、组织架构、体制机制、行业、内宣外宣、跨文化的融合,人和机器的融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融合,以及全媒体传播体系。他介绍了当前媒体融合的实践突破与理论创新,并对媒体融合的局限性提出担忧,融合的“大势所趋”限制了想象力,融合的标准做法限制了个性化发展,在融合过程中对技术的过度关注,容易导致对新闻本身的忽视。但媒体融合永远是进行时,问题和解决方案也在不断出现不断更新。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翼青在《媒介本体论与媒介理论的发展趋势》报告中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并从“媒介理论的兴起与媒介本体论的崛起”“三种媒介本体论”“媒介本体论的意义与贫困”“媒介本体论之后”四个方面展开具体阐述。他认为,当前,社会正从媒介静力学时代跨入媒介动力学时代,也就是从结构的研究跨入到分子间布朗运动不同技术相互捕获的研究,值得学界业界关注。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贾鹤鹏带来《科学传播研究对我国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启示》主题分享,结合近年来国内热点事件及其传播过程,解读了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等大众情感和认知对传播效果的具体影响,并基于这一研究,分析了中国高组织化体系带来的挑战,同时对如何利用科学与健康的传播助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提出建议。

2023年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第一届年会在苏州举办

会议当天还举办了以“媒体融合十年 • 业界学界对话”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和六场平行论坛。 

(江苏省新闻传播学学会供稿)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