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动态
更富成效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5 | 信息来源:江苏社科网

——“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22年第1期在南京举办

更富成效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5月30日,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2022年学术沙龙在南京举行,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活动主题“更富成效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展开研讨交流。此次活动为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22年的首场活动,

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73.9%,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但是从城乡差距来看,江苏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6∶1,低于全国的2.5∶1,但是高于浙江的1.94∶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江苏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不断深化。会议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江苏城乡融合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推动江苏“三农”工作继续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与会学者认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使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更富成效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要把牢,措施要精准,效果要实在。”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胥爱贵在专题讲话中提出,从关键上看,“城乡融合发展”“县域”“更富成效”三个关键词缺一不可。城乡融合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起跑线,具有历史沿革上的稳定性,也有独立自主的财政支撑,还有资源配置的手段,以及创业创新的能力。县城的建设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是直接的,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从县城起跑,跑向更广阔的领域,跑上更高的平台。从措施上看,在既有良好基础上更富成效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相关措施可概括为“六化”:规划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要有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且是可实施的、可操作的、可考核的;产业链条化,孤立的一个经营主体或孤立的产业难成气候,只有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在县域内实现链条化,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兴旺;基础设施联通化,目前村村通公交已经实现,接下来要加快水、电、网、数字的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卫生、养老、教育等涉及农民贴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治理宜人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查漏补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社会管理高效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引入网格化、大数据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效果上看,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质化,让农民和市民没有身份上和生活质量上的明显差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把握“人、地、钱”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人”包括在农村生活的人、离开农村进城的人、准备下乡返乡的人,“地”包括承包地、宅基地、乡村建设用地,“钱”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城乡融合发展的效果要落到实处,要能看到城乡面貌的显著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以及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切实提升。

常州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提出,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乡村在城乡融合发展当中的地位问题,城乡在融合发展中的衔接问题,要素流动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载体问题,空间布局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协调问题。更富成效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要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要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措施包括在破除城乡人口双向流动难题方面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挖掘激活乡村资源价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下乡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做好国土规划政策协调的同时,要创新城镇土地开发以外的边界布局,通过政策来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

把握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张利强从供销社工作的角度提出,要发扬优良传统,继续做好为农服务。发挥流通主业优势,依托健全的服务网络,促进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双向流通,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推动资源整合,争取政策支持,发展多类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引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完善绿色生态服务体系,做好农业统一配供和废弃物回收工作,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要建立城乡合治的体制机制。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湛中林表示,城乡融合的基础是城乡相通的治理体系、统一的大市场和共同的现代产权制度,在共同的制度框架内实现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市不同,农村社区、涉农社区在过渡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人和资产不清晰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城镇化的过程就会顺利很多。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乡要合治,镇乡要分治”“以人为中心,双向可流动”“农村要留人,收入要跟上”“死地变活地,释放大活力”“产业要兴旺,金融要支持”五个切实举措。

抓住关键促进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刘营军表示,目前城乡间人才流动主要表现为农村精英向城市的聚集,但从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施展抱负。建议因地制宜开展实用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涉农院校要加强涉农专业学生的情怀教育和职业教育,增强服务“三农”的行为自觉,同时积极建立激励人才基层就业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农村人才工资待遇,达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育种和农业智能化两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资金投入,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农发展,农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提升是关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洪武认为,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方法创新,利用好现代科技,发展规模农业,控制成本;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在避免传统面源污染的同时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和附加值,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县域一张图,粮食生产功能区;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同时,要培育更多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地方,加快探索农民市民化进程;集成利用好与三农发展相关的各类政策。

农村的进一步发展要做好“聚精会神”四篇文章。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昙云表示,农村要实现集聚式发展,进一步推动完善镇村规划体系、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推进村庄集聚化、片区化发展。强化资源要素聚合,有序引导和集中投向“三农”领域。抓住精准、精致、精品三个关键词,着力发展精准农业、精致农业、精品农业,加快培育“常”字头精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群。在“会”字上下功夫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育会生产、会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加快提升农民“会”的能力。在乡村风貌上,要彰显“江南水乡”神韵,坚持梯次开花、串珠成链、连线成带,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带,推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镇,加快形成全域美丽乡村蓝图。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善治格局,推动健全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乡村治理体系。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季辉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江苏农业农村部门正在不断探索与突破,县域内宅基地流转已在泗阳县等地试点,家庭农场联合成立合作社成为农业经营主体一个发展方向,县域内跨乡镇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值得研究,江苏年初发布的“财政金融支农16条”正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他希望学会的专家、会员,继续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充分发挥智囊作用,为“三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智力支撑。

(省农村经济学会供稿)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