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动态
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召开“江苏视野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12-20 | 信息来源:江苏社科网

  2021年12月3日—5日,“江苏视野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及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2021年会在常熟理工学院召开。来自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省社科院等省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网络直播进行讨论互动。开幕式上,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宗根和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盐城师范学院校长方忠教授先后致辞。方忠、刘俊、温潘亚、章俊弟、施军、黄德志等6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
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召开“江苏视野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
  方忠教授作了题为《世界华文文学的江苏力量》的报告。他指出,在华文文学创作领域,江苏籍作家数量多、作品质量高、社会影响大;在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青年学者不断涌现,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已毕业或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当前华文文学研究发展很快,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还缺少一个内容丰富的华文文学数据库。他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增强理论自觉,开拓视野,扎实行动,为进一步提升华文文学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俊教授在线作《江苏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的报告。他认为,在国内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台湾文学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广东毗邻香港,华文文学研究从香港文学起步,逐步扩展到东南亚、北美和欧洲;北京作为首都,在信息、资料、学科人才方面优势突出,研究以台港为重点,以理论突破为特色。相比之下,江苏的特色在于:一是领军人物“强”,以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陈辽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凝聚了省内广泛的研究力量;二是研究内容“散”,多点散发,覆盖全面,形成了散点透视的特点;三是研究领域“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通俗文学、原住民文学都有涉及。江苏的优势在于四个“有”:一是有刊物,即《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二是有队伍,人才梯队结构合理,老中青代有传承;三是有机构,不少高校设有校级的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四是有文学史的研究意识,注重从更长期更宏观的层面开展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温潘亚教授在线作《关于台港澳文学史的写作范式问题》的报告。他认为,文学史就是以历史的线索显示文学的来龙去脉,但文学史的作用绝非一般的文学知识启蒙和材料的积累罗列,文学史家的首要任务在于研究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结构为什么是这样而非那样,以及文学家在解决他们与时代生活的审美关系问题上的方向性。20世纪台港澳文学写作体量庞大,涉及内容广泛,写作范式也是丰富多元,但大体上可分为客体范式、主体范式、编纂范式、受众范式四种类型。
  江苏教育出版社章俊弟编审在题为《华文文学的研究与出版之我见》的报告中指出,当前华文文学研究方兴未艾,成果层出不穷,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价值判断也日益为海外同行所重视和认可。但与此同时,华文文学的出版事业却未能跟上研究的步伐,相当数量的成果还停留在出版前的各个环节上。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书号大幅削减,出版的单位成本不断提高;二是除了成果的学术价值,出版社还有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考量;三是华文文学的出版选题报备流程较为繁琐。这种状况使得各方面都遭受损失:学者们的积极性被挫伤,读者们无法了解学界的最新动态,同时相关部门制定文艺统战政策也缺乏可供参考的资料。他建议,应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同时,把华文文学成果的评价权更多地交给学术共同体,同时还要避免话语权过度集中在少数专家手里。
  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施军教授在题为《华文文学研究拓展的三个可能路向》的报告中,将当前江苏华文文学研究出现的新特点概括为三个“形成”:一是青年学者特别是女性学者队伍迅速壮大,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研究梯队;二是以南大、苏大、扬大、江苏师大等高校为代表,形成了南中北三结合的研究格局;三是在学术界形成了江苏研究的广泛影响,表现为江苏学者在全国性学术社团担任职务,在各大期刊发表文章,在全国各主要出版社出版作品等。未来华文文学研究有三个可能的拓展路向:内在维度上,兼顾作家、作品、思潮、现象、流派,提升研究的宏观性和整体性;空间维度上,从目前偏重港台和北美的研究偏好,更多地关注欧洲和东南亚;外在维度上,关注相应的文学组织、机构、期刊、活动,提升研究的综合性。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德志教授在线介绍了《江苏新文学史·世界华文文学卷》的编写概况,包括项目缘起、作家的入选标准、编写原则、框架结构等。他说,《江苏新文学史》于2019年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批准立项,旨在科学梳理江苏新文学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示江苏新文学的经验与成绩,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文学史著作,是对“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的补充和丰富,是加强江苏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举措和标志性文学工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主旨报告后,江苏省社科院刘红林研究员作学术评议。她指出,本次研讨会议题广泛,无论是作为研究热点的北美和港台华文文学,还是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的欧洲华文文学研究,许多领域都有涉及。既广泛探讨了江苏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和学术前沿问题,总结了江苏研究的特色与优势,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新的思想不断交流碰撞,各位专家学者切磋琢磨,气氛热烈,展现了有特色、有深度、有活力的江苏港台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群体力量。
  会议还进行了分组研讨,四位小组评议人在闭幕式上就本组学者的讨论发言分别进行了评议汇报。最后,方忠会长从主办地选择、会议论题、问题意识、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会议承办方给予高度评价。
  (省社科联学会部)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