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动员会上讲话,就深入开展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提出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宣讲的重大意义
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好宣传宣讲工作,让全党全社会、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及时领会全会精神,是推动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扎实做好宣讲工作,更好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明确的各项任务要求上来。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好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要全面落实好全会提出的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
从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看。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4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中不断走向成熟,显示出强大自我完善能力。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很多新的内涵和特点,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新三步走”的总体目标,首次从13个方面深刻阐述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组织开展好全会宣讲活动,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理解把握“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掌握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更好地守初心、担使命,在守正创新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从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迫切要求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更加尖锐,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组织开展好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就是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制度优势是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最根本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坚定制度自信、增强制度定力,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更好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二、注重融会贯通,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把握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不断书写的一篇大文章。回顾我们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制、创制、定制的艰辛过程,毛泽东同志出了题、定了纲,邓小平同志破了题、写了初稿,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在制度建设上攻坚突破、集成升华,到这次全会可以说成了稿,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境界。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原创性、开创性、独创性的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突出反映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与深化理解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把握精髓。
1. 深刻理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是兴国之本、强国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仅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固而长久的制度保证。回顾冷战后的世界动荡,苏东剧变和中东欧、中亚、西亚北非“颜色革命”,制度发生问题,社会就稳不住。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年,在探索建立、完善发展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奋进征程中,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实现由大变强,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时确定的336项改革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迈进,为四中全会讨论这个主题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全局的眼光,更深刻地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制度建设的深远谋划、四中全会对于制度建设的战略部署,理解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
2. 深刻理解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历了长期艰辛探索。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回顾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变革,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在革命根据地上进行制度探索,瑞金时期“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延安时期政治制度的“三三制”原则,有效吸引社会各阶层参与治理,为建立新中国作了制度尝试、打下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要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经验,一开始受苏联模式影响比较大,但很快转向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后,我们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探索设立特区、开发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道路和制度探索上,我们也经历过曲折和失败,问题也是财富,就如同“神农尝百草”,尝过了才知道哪些不能吃、哪些有效,历经艰辛才能修成“正果”。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四中全会就是要对这些制度方面的重要探索、重要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哪些制度需要坚持和巩固、哪些制度需要完善和发展,坚持从国情出发持续加强制度探索创新,不断开辟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新境界。
3.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国家政治制度,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历史学家钱穆在考察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的政治制度后总结道: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结果,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坚持扎根中国土壤,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建立起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建立起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持续探索中建立起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建立起来的。
4. 深刻理解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邓小平同志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说过,“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八个方面指出了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的标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最近在视察上海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所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我们的民主是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实质民主,西方代议制民主民众只是在投票的时候被唤醒、投票以后就进入休眠期,这种所谓的民主制度本质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少数人的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制度体系,具有厚重的人民底蕴和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制度优势,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西方国家习以为常的党派纷争、利益集团偏私、少数政治“精英”操弄等现象,能够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有力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5.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仅是一个经验性概念,而且是一个反映本质的规律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的有益成果,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越来越显著的制度绩效,奠定了我国独一无二的制度优势,显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全会还首次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是我们在风云激荡的国际局势中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我们要从“两大奇迹”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逻辑现实,从“13个显著优势”中深刻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走得通、走得好”的制度密码,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6. 深刻理解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最集中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7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突出体现在党的领导上。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果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比做一座大厦,党的领导制度是大梁,其他制度是支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领导都不能削弱、不能动摇,否则就会犯方向性、原则性甚至颠覆性的错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要更加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又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好。
7.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制度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制度自信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无论是道路、理论还是文化,都要通过制度性的安排显现出来、固定下来、落实下去。制度的生命源于实践,实践的本质在于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近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奋斗历程与伟大成就,既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敢于打破旧世界的奋斗担当,也深刻地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高度自信。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这种制度的伟大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是现实社会主义的扩展版、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道路的创新版。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我国发展壮大,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视为对西方制度模式的重大挑战,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战略,竭力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一定要有定力、有主见,决不能自失主张、自乱阵脚,自觉不自觉地用西方国家那一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来衡量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掷地有声地向外界宣示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人间正道”。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是政治宣讲,首要是通过加强理论武装,解决重大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进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8.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需要坚持好、实施好,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实践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既不能过于理想化、急于求成,也不能盲目自满、故步自封。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更加需要明确回答,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很多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特别是突出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紧密结合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我们既要看到,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保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战略定力的实践必要性;更要看到,抓紧制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制度的现实紧迫性。
9. 深刻理解强化制度执行,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没有好的制度,国家难以实现善治;没有卓越的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也会落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指出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只有落实下去、执行下去,才能将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现在,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确保全会确定的各项制度规定落地落实。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的制度安排,无论是编制发展规划、推进法治建设、制定政策措施,还是部署各项工作,都要遵照这些制度,不能有丝毫偏差。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制度执行事关全体人民,要构建起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的全过程,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10. 深刻理解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坚定制度自信。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为重要契机,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制度认同,使人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创新制度话语表达,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特别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从社会发展实践的角度、从历史发展的动态维度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故事,在增进国际国内认同中,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充分认识重视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沿着既定道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把强化制度认同作为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阐释,系统总结我们党90多年来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成就经验,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有机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增强制度理性认同和说服力、感召力提供学理支撑。
三、把握核心要义,全面系统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主题十分重大,内涵十分丰富,外延十分广泛,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涉及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做好宣讲工作,要紧紧围绕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印发给大家的宣讲提纲为蓝本,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伟大成就和生动实践,系统深入地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清楚、讲透彻。
一要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抓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这一年多来,很不平凡、很不容易,我们办成了一系列的大事喜事,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完成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举办了进博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园会、亚文会等重大活动,极大提振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办成了一系列的好事实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浩吉铁路建设速度令世界惊叹,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扎实推进基层减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我们妥善处理了一系列的急事难事,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斗争、香港修例风波等风险挑战,稳住了大局,凝聚了人心。要通过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到,我们之所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掌舵领航、引向指路,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强大感召。只要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戮力同志,就一定能牢牢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二要深入宣讲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的重大意义。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要通过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领会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战略考量,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充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征,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充分认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种制度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要深入宣讲全会《决定》是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党中央对全会《决定》起草工作高度重视,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的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文件起草工作。总书记从一开始就提出明确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文件起草工作,拿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好文件。”在文件起草的2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全会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四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无数次审阅批改文件稿;从提纲框架方案到送审稿,对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要求。文件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总书记还亲自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在全会上,根据中央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又对决定稿进行了修改。要通过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全会《决定》起草工作始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在系统学习、深刻思考、兼收并蓄、凝聚共识中推进,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优势,反映了各方意见诉求,代表了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典范。深刻理解全会《决定》是一个举旗定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好文件,是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要深入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全会立足历史与现实,在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科学内涵、发展成就、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这是全会的一大贡献和亮点。“13个显著优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成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要通过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这些优势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五要深入宣讲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总体要求就是解决“以什么为指导”“遵循什么原则”“聚焦什么重点”“明确什么任务要求”的问题。全会《决定》鲜明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强调三个时间节点:一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实现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个总体目标与党的十九大做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是一致的。要通过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总体要求与总体目标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既定科学理论指导又明重大方针原则,既给思路又划重点,既有路线图又给时间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总方向、提供了总遵循。
六要深入宣讲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重大改革举措。全会聚焦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进行了任务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些重大部署,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有力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部分是《决定》的主体,内容十分丰富,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初步统计有200多项。有些概念还比较专业,在备课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梳理好问题加强研究,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形象而不失准确,通俗而不失深刻,让干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在宣讲的时候,可以在讲清楚事关全局的、长远的理论观点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和宣讲对象选择重点讲深讲透。要通过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这些重大任务部署,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层面的具体展开,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履职尽责、扎实努力,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七要深入宣讲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全面体现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之中,突出了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彰显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以坚强领导铸就千秋伟业的责任担当。要通过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
八要深入宣讲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关于落实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抓好3件事情,一是坚持和巩固,二是完善和发展,三是遵守和执行。要通过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能力,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自觉与这些制度对标对表;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完善和发展;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确保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