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在省社科界第十五届学术大会开幕式讲话中强调,站在百年新起点、现代化新征程上,以史为鉴、观照现实、开创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要不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努力为奋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铸造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更好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张部长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汲取真理力量,在新征程上更好明理明道
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广大社科工作者要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上下功夫,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更好地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现代化新征程。一要以新思想为指引,把牢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在新征程上更好明理明道,就要坚持以新思想为根本指导,充分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延续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赋予其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二要以新思想为指引,把准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在新征程上更好明理明道,就要深刻解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赋予现代化建设的新要义,深刻解读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赋予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深刻解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赋予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发展价值的认识。三要以新思想为指引,探索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在新征程上更好明理明道,就要善于从新思想中找方法、找路径,把握“率先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上破题解题,为加快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彰显“强富美高”新特质的现代化之路贡献智慧力量。
二、汲取担当力量,在新征程上更好服务大局
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途径。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聚焦国之大局、国之大事、国之大计,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使理论研究更好把握时代潮流,在现代化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担当尽责。一要从世情中观大势。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东升西降”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同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疫情持续蔓延,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可能带来新的冲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深入思考如何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二要从国情中谋大局。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这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迫切需要社科理论工作作出有说服力的科学解答,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三要从省情中抓大事。江苏经济发展快、开放程度高,处在“两个大局”相互激荡的前沿阵地。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迫切需要我们锚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思考如何更好实现中长期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三、汲取人民力量,在新征程上更好坚守初心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既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科学问题,更要回答“为谁主张”“为谁服务”的价值追问。回望历史,广大社科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人民诉求,为人民立言,为人民著述。新征程上,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一要树立大志向。要守牢为人民做学问的初心,为人民群众拿笔杆子,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现代化的宏伟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二要汲取大智慧。开展现代化研究要走好群众路线,扎根基层实践,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真正拜人民为师,多向群众“问路”,获取“带露珠”的第一手资料,汇集“接地气”的对策思路,真正把学问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努力创作更多与我们这个时代相匹配、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精品力作。三要书写大考卷。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答好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问卷,要坚持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评判标尺,以对实践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做学问,让研究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把经典树在群众口碑里、树在历史长河中。
四、汲取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更好赋能增势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永恒的主题。要坚持以创新为先导,不断完善学科布局,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一要突出问题导向谋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动力。对照中央部署、省委要求、群众期待、先进地区和事业要求“五个坐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还有不少短板要补上、不少问题要解决。当前,要聚焦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探索,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在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中打开局面、找到突破,在解释现代化和引领现代化中彰显学术魅力。二要聚焦“三大体系”求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对学术理论的需要不断增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成为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命题。新征程上,要抓住原创这个关键,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努力打造易于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做到中国话语、世界表达,推动“三大体系”整体性发展、体系化突破。三要建好重大平台善创新。强化平台的聚合引领功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台网理论宣传阵地、新型智库、社科基金等平台的主力军作用,凝聚推动更多社科理论工作者加强理论探索、学术创新,推出更多高水平高质量成果,更好地把“书斋里的学问”变成“决策的参考”“实践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