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指要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发布时间:2022-03-15 | 信息来源:江苏社科网

 

58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在省社科界第十四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开幕式讲话中要求,全省社科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更好地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现将张部长提出的四点要求摘登如下:

一、坚持高举旗帜,在深化理论武装上担当新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上责无旁贷。当前,面对建党百年新起点、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省社科界要始终把举旗帜作为首要使命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

一要坚定主心骨,更好地用新思想培根固元、引领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更加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不断加强对其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要举措、科学方法的研究阐释,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引导人们自觉对标对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高扬主旋律,更好地从党史中汲取思想智慧、奋进力量。紧密结合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全社会开展的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深入研究总结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引导人们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要守好主阵地,更好地开展辨析引导、批驳斗争。面对各类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促进“两个巩固”。在重大问题上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针对人们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各种误读曲解甚至攻击抹黑,尤其针对那些披着学术外衣、打着“反思历史”旗号宣扬的错误言论,进行及时有效的辨析和批驳,充分发挥社科界引领思潮、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二、坚持服务大局,在解决时代课题上展现新作为

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回答现实课题、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更好体现自身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赋予我们“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重大部署。全省社科界要自觉把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重大命题回答好、把江苏发展的经验做法总结好、把江苏面临的重点问题研究好,以有力有效的作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服务新实践、引领新征程。

一要努力回答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命题。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制造强省带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优化全省国土空间格局和重大生产力布局,以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沿江沿海沿河沿湖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形成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江苏国内产业循环重要发起点联结点作用,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揽推动东西双向开放;按照“四化同步”规律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关系重构与城乡融合发展;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以全面数字化加速全省发展动能转换,带动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等重大问题深化研究,不断把理论能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为增强实践的前瞻性、预见性提供智力支持。

二要全面系统总结好江苏成功经验做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江苏弘扬先行先试、勇争一流的探索精神,认真完成各种“领跑题”,涌现出“春到上塘”、苏南模式、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张家港精神等一系列江苏经验、江苏典型。这些宝贵经验是从江苏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般经验,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经验启示,全省社科界要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实践背后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为深化社会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要研究解决好“十四五”时期突出问题。“十四五”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江苏发展面临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更大挑战;同时江苏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还很艰巨,产业结构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科技和产业创新亟待突破,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短板,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仍有差距。全省社科界要深入研究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江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多建睿智之言、多献管用之策。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上作出新贡献

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江苏要加快建设社科强省,构筑思想文化高地,理应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力量。

一要坚定文化自信。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江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各个历史时期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许多鸿篇巨制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全省社科界要始终坚守“正道”,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提升学术自信,遵循“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充分挖掘好、研究好江苏深厚的历史文化,深入提炼展示其科学内容和智慧精华,努力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文化软实力。

二要提升原创能力。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是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和原创性。要着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努力打造新概念、新范式、新表述,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善于观察新形势、新问题,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揭示新规律、阐明新道理,回答好时代赋予我们的真问题。全省社科界要在强化主体意识中提升原创能力,努力形成更多与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相匹配的名作力作,走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前列。

三要加强平台建设。着力建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等重点平台,持续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深入实施江苏文脉研究、整理与传播工程,聚合各方资源,放大综合效应。持续提升学术大会、智库峰会、文脉论坛等平台建设水平,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拓展各类平台交流方式,探索打造更多新平台、新品牌,不断扩大江苏社科影响力。

四、坚持为民立说,在优化学术生态上书写新篇章

健康的学术生态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土壤,需要社科界一起努力、共同呵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共同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勇攀高峰的良好学术生态。

一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哲学社会科学脱离了人民,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自觉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相联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作为做学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走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摸清美好生活需要的真正诉求,将现代化的大目标细化为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的具体指标,从活生生的生活中吸取学术的营养和智慧。

二要坚守做真学问的追求。社科界不乏专家、不缺成果,但从专家到大师、从数量到质量,需要坚持不懈地高追求。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强化榜样示范,树立科研诚信的典范,涵养良好学术生态。要克服学术浮夸、学术不端、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沉下心来做学问,立志做大学问、真学问,拿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三要维护风清气正的形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社科工作者承担着特殊的道德责任和学术责任,不光要做好学问,更要做好自己。要在遵守学术规范上作出表率,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捍卫职业道德和学术规矩,用高尚的人格魅力诠释“大家”“专家”的风采,引领社会风尚,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奋勇攀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高峰。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