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
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 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发布时间:2022-05-13 | 信息来源:江苏社科网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6日)作者:周文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必须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要求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1.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着眼全局分阶段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必须着眼全局、整体统筹推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跃升。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就是总体上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是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有机结合。意味着推进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实现富裕,而是分阶段全过程促进实现富裕。阶段性目标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从时间上看,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而是先富人群带动后富人群;从空间上看,共同富裕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相同的富裕水准,而是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从程度上看,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无差别的同等富裕,而是不同人群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

  2.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将生产与分配更好结合起来

  “共同富裕”体现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关系,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必须统筹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更高要求。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只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富裕才有坚实的基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富裕”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优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高形态的制度形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推到新的高度,把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得更大、更好。另一方面,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先进生产关系才能进一步激发社会生产力,否则将阻碍和制约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富裕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这从三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动作用:一是确立了人民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建立适应生产技术变革的劳动关系;二是通过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为社会生产提供有效激励;三是加强经济预期的可靠性,提高了经济主体之间经济联系的稳定性。

  共同富裕强调生产与分配的更好结合。共同富裕既不是唯生产力论,更不单纯是分配目标,而是要求实现生产与分配更好的结合。首先,分配财富和用劳动来生产财富两者目的相同。其次,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体现了生产与分配的有机结合。共同富裕依照对财富增长的贡献来进行新创造价值的分配,实现各要素所有者的经济报酬,从而激励不同要素所有者更加积极地将生产要素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转。再次,分配的不公平会阻碍生产的发展。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造成国内市场的萎缩,而财富分配的公平是促进社会生产稳定增长和平衡社会利益结构的有机统一。

  共同富裕体现了共创和共享的有机统一。共创和共享统一,深刻揭示了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高度发展才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实现共享发展,要求加快构建和完善对共同富裕具有推动作用的制度体系:一是共同富裕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包括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有利于推动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即构建和完善基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体现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人民不仅是共同富裕的共享者,也是共同富裕的共创者。只有共创和共享协调统一,共同富裕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坚持促进效率、体现公平的原则推进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削峰填谷”,而是追求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不同人群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不同地区的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归根结底,共同富裕的差异性特征蕴含的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原则是必须促进效率、体现公平。

  首先,共同富裕是更高效率基础上的公平。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效率,做不大蛋糕,无以谈公平、分好蛋糕。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承认差异性的存在,片面强调财富分配结果的平等,会导致对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压抑和对生产效率的损害。

  其次,共同富裕是将差异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公平。“公平正义”本身具有历史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的公平取向体现在分配的权利公平以及分配结果的不公平程度被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再次,富裕程度的差异性是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的结果。公平和效率是共同富裕的两个内在要求,它们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促进效率、体现公平”,表明了对公平与效率更深入的认识。然而,效率与公平并重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地完全等量齐观,而是要求在不同时期、三次分配的不同环节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

  此外,实现共同富裕要避免陷入高福利陷阱。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种不可持续的高福利模式。鼓吹“从摇篮到坟墓”的西方高福利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富两极分化,不仅会出现“养懒汉”现象,也会导致新的社会撕裂,高福利政策只是缓解阶级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并能够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来科学合理地推进共同富裕。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不过度强调物质享受、不轻易冒进急于求成、不盲目追赶吊高胃口,强调充分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国家发展具有最深厚的伟力,党的执政基础也更加巩固。

  4.重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发展民营经济与实现共同富裕是内在统一的。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功不可没。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就是鼓励更多社会财富的涌现。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提高生产力的充分条件,也是保障公平的重要抓手。如前所述,共同富裕是生产与分配的协调统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生产是前提与关键,“分好蛋糕”要建立在“做大蛋糕、有更多蛋糕可分”的基础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民营经济的参与,就没有市场经济的繁荣,就没有改革发展的硕果,就没有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总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是“富裕”这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国有经济是富国富民的重要支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主导作用,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相较于民营经济,国有经济能够更好地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起到调整经济结构、引导产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的作用,并能在经济不景气时发挥逆经济周期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民营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民营经济是人民群众自主经营、当家作主的经济,人民的劳动和智慧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肯定,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极大调动了民营经济人士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富国富民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高速增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迅速扩大,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增量部分有70%~80%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资本和全社会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助力我国得以逐渐摆脱短缺经济和贫困落后,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当前,民营企业已经在诸多领域如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商品零售和批发业、餐饮业等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当前中国不断增长的出口贸易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还是畅通国际大循环的有力保障,重视并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讲座教授)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