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面向实践 服务实践——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19年成果回顾

发布时间:2014-07-21 | 信息来源:

 

     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成立于1995年初,至今已有19年。19年来,研究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主线,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的原则,开展学术活动和重大课题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形成了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组织专题调研。据初步统计,研究会在这19年里,组织调查研究20余次,完成研究报告(包括分报告)50余篇,有40余篇报告(或主要观点)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现代经济探讨》等10余种报刊发表,有20余篇研究报告先后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共40余人次的批示。    组织专题著述。这期间,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公开出版专著、专集、专刊、汇编等共10余部。其中有会长王霞林主编的研究报告集《高新技术: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副会长朱步楼组织撰写的《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专著、副会长汪锡奎组织撰写的《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专著等多部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组织学术研讨。研究会除了积极组织会员进行专题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以外,还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组织的各种学术讨论会、交流会等。此外,研究会还参加了中央党校等部门分别组织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回顾以往,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有以下几点工作体会:

    一、 紧贴江苏实际,研究重大现实问题。

    作为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我们始终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在江苏的成功实践作为主题,着眼于江苏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重点省份之一,经济总量在全国举足轻重,以占全国5.87%的人口、1.06%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10%的GDP。特别是苏南的发展最快,新东西最多,问题暴露得最早,解决问题也最具有前瞻性,可以说是全国改革、发展的先行区之一。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是在视察江苏、苏州后发表谈话,进一步丰富了小康社会的思想。2012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江苏作为发达地区,处在改革开放前沿,一些在发展中带有趋势性、规律性的现象往往会先在发达地区出现,一些在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往往会先在发达地区显露,国际经济环境和发展态势的最新变化也往往先涉及到发达地区。当然这也为发达地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因此,从研究会成立至今,我们紧紧抓住苏南这个重点不放,没有离开对苏南问题的研究。同时注意把苏南同苏中、苏北的研究结合起来,无论是小康之路、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还是城乡统筹、宿迁开始崛起、收入差距研究,都是突出重点,着眼大局,研究江苏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所研究的课题都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得到中央、省领导和新闻界的关注。

    二、深入基层调研,探求实践规律。

    研究会以实证性研究为主,所有课题都是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撰写的。我们深深体会到,经验在基层,真理在群众中。邓小平同志说过,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研究会始终遵循邓小平的思想方法展开课题研究。所有课题除了到省有关综合部门调研外,着重眼睛向下,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去,既到苏南发达地区,也到苏中、苏北欠发达地区(如专题研究宿迁)。在充分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进行规律性研究。在摸清研究对象的演进轨迹和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其成功实践作出理性概括,对其难点所在与实际矛盾进行深层剖析,形成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提出对策建议,受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

    研究会开展调查研究不带框框,不蜻蜓点水,而是脚踏实地到市县、乡镇、村和社区,直接接触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倾听实话,了解真情,总结真经。有时不打招呼,直接访问农村农民和社区居民,了解真实情况,体察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的实际反响。研究会调查的很多新鲜经验都是来自于基层的总结,如苏南小康之路的调查,城乡统筹的调研,苏南模式的概括以及新苏南模式的建议,等等。通过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求规律。例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课题研究,总结了四条经验、五个问题、十条长效机制的建议,都是通过规律性研究提出来的。

    三、 积极转化成果,服务“两个率先”。

    研究会在决策咨询服务方面注重抓好两个环节:一是立足江苏实践,认真选择研究课题,着重研究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现实问题。二是抓好成果转化,为“两个率先”服务。

    研究会所组织的20余项课题的调研,都是围绕我省当时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而展开,其中的许多对策建议被政府有关部门所采纳。例如,1999年,研究会组织我省社科专家、建筑管理部门的领导、有关企业代表,深入调查了浙江及我省的80多家建筑企业,通过比较研究,形成了《关于江苏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报告》,得到时任省委书记陈焕友、省长季允石和副省长王荣炳等省领导的多次指示和批示。其中所提的“机构问题”、“产权改革”、“表彰典型”等七条建议均被不同程度地采纳。2000年完成的《关于加快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建议》及系列报告、2007年开展的“江苏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统筹长效机制研究”、2010年撰写的《江苏城镇化在持续发展中突破城乡分离走新路》的综合报告和6篇分报告等等,其中所提的许多对策建议也都被有关决策部门所采纳。

    四、发扬学术民主,讲真话、讲新话。

    研究会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比较精干的、相对稳定的课题组。课题组老中青结合,多方面组合,集体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特别是资深的老专家顾松年、沈立人坚持真理,甘为人梯,在课题组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从选择课题到制定调研提纲,从开展调查到形成课题报告,课题组成员都反复研讨,反复修正。下基层调研时也从来不搞“命题作文”,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课题组大力提倡学术民主,强调“宣传讲纪律,研究无禁区”,鼓励自由发表意见,展开争鸣,提倡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形成探求真理之风。调查研究中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补充,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讲老祖宗的话,也讲老祖宗没讲过的新话,不说套话,更不说假话。遇到不同意见,热烈争论,踊跃发言,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