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一场以中华成语为内容和特色的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通市五山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开发成语文化资源,创新小学各科教学”。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上海、南京、苏州、常州、淮安、扬州、连云港、南通等地的37所大中小学、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学校教师、学生家长170多人的关注,有“成语之都”之称的河北邯郸也有教师慕名而来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特邀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主编杨文华、苏州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周永沛为点评嘉宾。
会上,全国成语文化研究名家、省中华成语研究会会长莫彭龄认为,本届研讨会有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成语多学科渗透;二是成语与情境教学的结合;三是成语与校园文化生活的交融。成语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乃至其它很多学科教学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创新点。
杨文华主编在现场点评时高度评价中华成语进校园的教育意义与课程价值。他指出,成语并非是一种简单、普通的语词,它是千百年来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特定环境、特定情境中传扬中华成语是教育工作者的荣耀和使命。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现象,并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有故事,有文化,将它们组成起来形成学生的学习课程太有必要了!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成语在数学和美术中渗透,这不仅是当今“全课程”理念的一种尝试,更是语文课程、特别是中华成语在组织全课程上的优势展示。是“以文导理、以理促文”的一种很好的探索。将文理渗透、学科渗透的知识教给学生是教给他们一辈子有用的知识。既有探索性质,又有创新意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渗透性于一体,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也符合今天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在本届观摩研讨会上,来自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和南通市五山小学分别展演了《走近诸葛亮》和《寻找数字中的成语》、《鹬蚌相争》、《藏着颜色的成语》及校园情景剧《阿夏的成语生活》的观摩课,给在场200多名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所学校均为省中华成语研究会的教学科研基地单位。
研讨会期间还举办了以“成语英雄”为主题的成语比赛活动,很多来宾、老师与学生的竞赛互动将这次观摩活动推向了高潮,也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中华成语走进学生生活的情趣、魅力和前景。
(省中华成语研究会 汪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