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编写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4-01-11 | 信息来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编写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年10月25日—27日,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编写学术研讨会在泰州召开。会议开幕式由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洪承教授主持。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丁帆教授、江苏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以及泰州学院院长温潘亚教授分别致辞。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全省各高校及省社科院、省作协等科研机构的120多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会议。

    汪兴国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大会对于推动我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开创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和研究会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和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力争在四个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一是进一步凸显跨界融合与整体研究;二是要积极回应当下社会文化重大问题的现实关切;三是要贯彻中国学术“走出去”战略,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国外汉学研究者展开对话,为构建世界学术方位中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四是加大对青年学者的培养和扶持。

    丁帆教授做了启人深思的学术报告。丁帆教授回顾了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当下江苏省的现代文学研究状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丁教授指出,江苏现当代文学研究是全国的一个重镇,与江苏三家学会(现代文学学会、当代文学研究会和鲁迅研究会)辛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江苏产生的重大研究成果,在全国是非常突出的。学术研究关键在于学者。江苏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梯队已经形成。有八十岁左右还在研究一线辛勤工作的老同志。五十年代出生的一批中年学者,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有着广泛的影响。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一支学术队伍,进入全国本领域一流水平的也比较多,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年轻研究者中,大部分人都具有博士头衔,后劲十足,潜力很大。丁帆教授就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了“破题”。他简要论述了近些年他对文学史研究的心得,指出重修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丁帆教授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文学史观念的推进,比如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文学史节点的重新划分、文学史关联研究等,这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念的更新、对今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写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

    随后泰州学院院长温潘亚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对与会代表表达了欢迎和祝愿。温院长认为本次会议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编写为主题开展学术讨论,选题有这重大的学术意义。面对如此浩繁众多的文学史著作,编写新的文学史教材,它的要点何在?已经写成的文学史写作范式,它的规训机制、内在结构究竟怎么样?我们如何加以反思?新的写作范式如何建立?如何拓展新的写作空间,建构新的写作模式?如何处理好文学史写作过程中的技术性与学术性、教科书的各种关系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回避不了的。温教授的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起与会专家的回应和热议。

    会议还就“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编写”问题展开了三场学术研讨。来自全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国现代文学教材编写、教学及文学史观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著名学者朱晓进、王彬彬等做了精彩的发言或评议。会议过程中思想的交锋和理论的碰撞,不断闪现出思想的火花,可谓精彩纷呈。

    在第一场学术研讨会上,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首先发言。王彬彬教授指出了文学史编著中应注意的几点原则性问题,即:文学史不是优秀作品选讲;文学史不是文学作品全编;要做到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的兼顾。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杨洪承教授以丁帆教授主编的新版《中国新文学史》为例,论述了自己对文学史的独特认识。苏州大学汤哲声教授从通俗文学研究出发,对当前和以往的文学史观提出了质疑。徐州师范大学方忠教授从港台文学入史的尴尬问题的角度,回应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南京晓庄学院秦林芳教授的发言,围绕萧红与左翼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史料梳理和鉴别,澄清了文学史上的误区,从而从具体细节的角度,对文学史观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扬州大学陈军教授则呼吁,加强戏剧接受研究,构建综合的立体的戏剧研究格局。江苏师范大学邱焕星博士思考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合法性的历史建构”,在邱博士看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建构而又被不断解构的过程。

    第二场学术讨论开始,新的思考持续深入。首先发言的是南京师范大学谭桂林教授。他主要以文学史中的“鲁迅”形象的变迁为路径,探讨文学史写作中的诸多问题。南通大学范钦林教授思考的是新文学的史学定位及其相关文学史哲学问题。南京大学葛飞副教授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思考现代文学经典化的过程。苏州大学汪卫东教授则从海外汉学研究的理路和特点,思考文学史重写的“现代”迷思的问题。南京理工大学张宗刚副教授的发言,针对此前的几本很有影响的文学史教材进行了比较,对这几种教材的优缺点进行了言之有据的评价。南京大学罗慧林教授指出了目前高校教材编写中的思维悖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潘盛博士,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反思与追问。最后,对上述专家的发言做了深度的点评。

    第三场讨论会围绕战争文学来展开。江南大学肖向东教授指出,战争投射出人性,人性也检验了战争,战争和人性始终搅合在一起,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人类意识的本质。当下战争文学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戏说战争,二是商业化制作,三是艺术粗糙,荒诞虚构。关于宗教文化与文学史研究教学关系,南京师范大学王文胜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文学史教材编写中忽视了宗教对文学发展的影响。而宗教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南京晓庄学院武善增教授从文革文学的角度,思考文学史的书写问题。南京三江学院王勇则从边缘与中心的对立和互通的角度,提出了文学史研究的扩展的可能性。南通大学靳新来认为,文学史重写中新历史主义会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对我们转变文学史观和方法应该是有启发和帮助的。淮阴师范学院高山博士也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盘托出,并进行了思考与质询,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江苏省作协张王飞先生、江苏省作协汪政先生、南京大学吴俊教授、南京师大谭桂林教授、南京大学张光芒教授、苏州大学汤哲声教授、江苏师大方忠教授、常熟理工学院丁晓原教授等在主持与评议中,不仅对学者的发言做了概括总结和提升,而且就每位学者的观点和论述,分别提出了极具启发意义的质询与追问,使得研究和讨论进一步走向深入。               

    会议期间,召开了第六届常务理事会,提出了新一届理事建议人选。随后举行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修改后的学会章程,选出了省现代文学学会新一届的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等人选。丁帆教授再次当选新一届会长。(赵普光、张剑)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