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代艺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省美学学会2013年会暨“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4-01-11 | 信息来源:


    金秋时节,江苏省美学学会2013年会暨“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25日-28日在风景如画的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海虞镇召开,来自省内高校与书法绘画界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共六十余人参会。本次会议形式多样,有大会发言、分组讨论、书画创作与参观新峰美术馆、沙家浜湿地公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语言艺术、影视艺术、表演艺术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碰撞出了思想火花,增进了情感友谊,时有巧思妙言,新见纷呈,充分展示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哲思睿智与俊逸才华,现综述如下: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致开幕词,他认为这次年会是在党和国家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形势下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面对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积极追踪和研究其中的内在机制与审美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认为本次年会以“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作为研讨的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显示了江苏美学界紧密联系当代社会现实与艺术发展的实际来探索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优良传统。他认为2011年艺术学上升为国家的第13个学科门类,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当今艺术处于一个转型发展时期,传统的艺术样式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受到相当强烈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传统艺术形态面临危机;他认为当代艺术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运用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的限制,呈现出新的艺术审美形态,如跨界、混搭、穿越、创意书法等,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对象,也对传统的艺术创作与批评带来了新的挑战。徐放鸣教授在会上还介绍了他主持的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著名书画家萧平先生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元四家”(外三家为吴镇、王蒙、倪瓒)之首的黄公望与常熟的历史渊源,他认为黄公望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很大。他特别提到2011年6月1日,黄公望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的两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合璧展出的盛况,而其恰巧躬逢其盛。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姚文放教授作了《“美学”(Aesthetica):一个将错就错近三百年的概念》的主旨发言。他认为,鲍姆加通对于“美学”(Aesthetica)内涵的界定,从一开始就存在种种失误,后世学者不断质疑,尤其在1990年代前期,以伊格尔顿为代表。伊格尔顿认为美学是一种“肉体话语”,旨在对美学进行重构,在“感性生活”的基础上将美学与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与人类谋求自由解放的愿景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了“文化政治”的兴起。姚文放认为,如果梳理一下伊格尔顿的理论逻辑的话,那么可以发现他是以鲍姆加通致力证明的命题为反命题:美学不只是认识论;美学不应贬低感性;美学作为感性学不排斥感性生活。与此同时,伊格尔顿确立了若干正命题:美学是一种“肉体话语”;美学是一种政治无意识;美学与社会实践相挂钩。姚文放认为,伊格尔顿的以上三个反命题与三个正命题对于经典美学所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工作不啻是一部后现代启示录,以历史主义的鲜明取向为当今的美学研究开了新生面。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樊波教授作了《中国当代艺术状况略考》的发言,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从总体上看是相当繁荣的,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显然有了重大发展。但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型以及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谈不上危机,但的确令人担忧。

    其一,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日益衰微,工笔画大行其道。许多大型画展推崇工笔,且容易获奖,卖的价位也高,这就容易导致由“写”而“工”倾向的形成。实际上,中国画的历史是由“工”而“写”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包括花鸟)画,初期的工笔笔墨偏于写实(这种写实并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实)刻画,并未达到自由的境界,后来写意手法逐步发展起来,并与书法、诗歌联袂一体,最终趋于成熟,这代表了中国画高超的审美品格。一味追求工笔刻画显然有违于中国画的审美品格,单纯重视工笔而贬逐写意乃是艺术史的一种倒退。其二,中国画的传承教育问题。中学美术教材中收录了西方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却没有中国画的“宋四家”、“元四家”。其三,中国书法的潜在危机。由于电脑与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书法训练大幅减少,书写功能大幅减弱,青少年的书法课程形同虚设。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嗜怪求异的书法如用嘴书写、用筷子书写、用扫帚书写等,大师满天飞,书家多如毛,使得书法的审美内涵大打折扣。其四,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面临困境。如苏州评弹乃是家喻户晓的、精妙雅致的经典,但是却生存艰难,经费短缺,难以为继。与此相反,通俗流行歌曲却大行其道、火爆异常,低俗的文化现象也暗流涌动。其五,中国艺术有自身的历史与发展逻辑。樊教授认为,不能以西方艺术的逻辑来颠覆中国艺术的发展逻辑,更不能以西方的艺术追求来取代和模糊中国艺术的审美品格。中国艺术的品格在不少方面要远远高于西方艺术,如中国书法在世界上乃是独具高格、绝无仅有的艺术门类。而值得我们警醒的是,有些号称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一味暴露中国落后、愚昧的一面,在国际上将中国形象妖魔化,这些人、这些作品往往受到西方投资基金的关注与购买,有的作品拍卖的价格竟然超越了明清画家的作品。这一切受到国际某些势力的支持,意在瓦解、消解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前苏联在解体之前,就有大量类似的政治波普艺术盛行。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在本质上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她历经几千年遭遇多次外来文化的输入与侵扰,但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审美定力,自觉地坚持中国艺术的文化立场,清醒地克服现代化进程给艺术带来的种种弊端,要使中国文化和艺术真正回归自己的本位和本体,从而使中国的文化艺术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按照自身的逻辑不断发展、走向繁荣。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夏燕靖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当代艺术:从概念观其“危机”》的主题演讲。夏燕靖教授从“当代艺术”的概念入手,还原了该词汇在西方出现时的本真状态,进而提出以下观点:一,所谓“当代艺术”,并非一个单纯的历史分期概念,而是一个规范性的逻辑概念,其在内涵上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二,与传统艺术不同,当代艺术并不具有线性的演进方向,而是更加关注艺术家基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感受,即表达的“当代性”。由此夏教授进一步指出,正是由于概念的不清晰,使得当代艺术被人为地贴上种种片面甚至混淆视听的标签,从而陷入到某种“危机”当中。事实上,当代艺术只是假设了艺术的一种可能,而多年来它在艺术实践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也大大拓展了人们看待艺术乃至观照世界时的视域,因此对其“危机”问题,需辩证理性地看待。

    盐城师范学院马建高副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后艺术”时代“艺术终结论”再思考》的发言。他认为黑格尔、丹托等人关于艺术终将解体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走向宗教、走向终结,而是走向“后艺术”。“后艺术”给我们这样的启迪:独立的、纯粹的艺术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确实终将消亡。当生产劳动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同义语时,起源于生产劳动的艺术将重归于生产劳动。独立的、传统的、纯粹的艺术将只剩下指导的意义,取而代之的将是无所不在、无人不能的美化环境、美化人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后艺术”所具有的“去审美化”、“去深度化”与“情感消解”等表征,其实质是形而上的价值、观念等因素在当下艺术中的缺失与消解,这是“后艺术”时代的艺术之殇。

    扬州大学文学院黄石明副教授在会上作了《从“扬州八怪”的创作看当代艺术创作的危机与对策》的发言,他认为“扬州八怪”的创作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迪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扬州八怪”的创作突破了前人的艺术手段与法则,主要以纵横的画风体现出创造意识,呈现创新景象。“扬州八怪”将传统的“内敛”文化心理变之为“外倾”的“狂放”。他们的创作主要体现为三方面的特色:一是创作题材的变化——将文人画的主要阵地从山水转为花鸟竹石。二是创作风格的变化——画风由工整变为写意。三是创作主旨的变化——主题由闲情雅致变为言志寄意。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自“五四”开始,传统艺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西方艺术的驻入和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国再次开放性地接受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和冲击,由于国内“文革”时期的特殊环境造成的文化政治语境,所以,本土艺术一旦与西方艺术相碰撞,首先吸收的是西方艺术形式上的元素,以改变前苏联单一艺术模式和文革的“红、光、亮”模式。其次在内容方面积极接受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理性主义。当代艺术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其一,艺术精神的溃散;其二,艺术价值的颓败;其三,艺术创作的随意化。他认为,当代艺术应该回归艺术真正的位置,以个体的言说、探索者的无畏精神,对艺术之道、体本身加以把握,让艺术真正为人类的精神服务。

    中国矿业大学的邓心强博士作了《对当前书法艺术生存状况之反思》的发言,一是针对当前中国书法的生机与变化,比如书法创作观念的变化、书法创作技法的革新等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杂取融合、标新立异等观念的流行,碑帖结合、碑简杂糅是当代书法技法方面的发展,因为从许多大展的获奖与入选作品来看,最为突出的是对楚简和帛书的研习。二是对当前书法生存状况的危机谈了自己的忧思。他认为全民的书法素质在降低与减弱,书法教育的基础相当薄弱,各种书法组织的功能单一化与趋利化等等,是造成当前书法危机的主要原因。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高淳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卞洪广先生作了《当下书法热的乱象及精神价值的追求》的发言,他认为当下书法热的乱象主要表现为:书家多如牛毛、炒作过多过滥、书法评判缺位、跟风现象严重;他提出要从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的价值,从文化的高度重铸书法的辉煌。

    江苏大学的梁爱民教授在会上作了《视觉文化转向与小说生存危机》的发言,他认为现在的小说缺少一种精气神,小说危机的典型症候包括小说创作中的“经济主义”、小说读者的“去精英化”与小说文本的“幼稚化”倾向,小说所追求的生存关注与生命反思的精神似乎正在失落。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看待艺术危机?他以为对待艺术生产的危机不必忧心忡忡,艺术生产的危机与危机意识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他以为小说创作去意识形态化、去审美化都是有风险的,去功能化、去价值化更是不应该的。

    中国矿业大学的管仁福教授在会上作了《刘熙载〈艺概〉雅俗观之现代启示》的发言,他认为雅俗概念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如元曲就经历了由俗而雅的过程。通俗不是“低俗”、“庸俗”、“媚俗”, 刘熙载《艺概》认为俗的原因是人品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进入了所谓读图时代、读屏时代,但我们不必杞人忧天,担心文学的终结。文学创作的危机最可怕的是文学精神的缺失、艺术品位的低俗。他认为应该崇尚高雅的人格、高雅的品位,文学发展应该崇雅抑俗,雅俗共赏。

    淮阴师范学院的胡健教授认为,理论在消解,艺术在解构,这些理论能否运用到解读中国画的实践中去?在艺术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我们的理论家不能一厢情愿地去理解。南京林业大学的杨爱祥教授则认为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并存,我们不必忧心忡忡,坦然面对就是,她认为应该注重经典艺术文本的研读,力图从中寻找到破解困境的砝码。常州工学院的杨建生教授在会上作了《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审美价值》的发言,他认为大型音乐会是当今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主要形式,最能体现音乐艺术价值与音乐娱乐消费价值。而个人的日常音乐欣赏是当今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常态化形式,卡拉OK演唱是当今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消遣形式,音乐真人秀则是当今音乐娱乐消费活动的游戏形式。

    中国矿业大学的王青教授在会上作了《家庭伦理剧的审美追求与思考》的发言,谈了影视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她认为,家庭伦理剧虽然没有谍战剧的悬疑、抗战剧的激烈,但关注的是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热点问题,触及到家庭伦理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家庭伦理的价值观与幸福观;但是家庭伦理剧也存在不足:题材的窄化、新意不足、创作乏力,演绎扩大了家庭矛盾,仅仅停留在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的矛盾,没有在更加宏大的视野上去观照、考量家庭伦理问题。她认为家庭伦理剧应该积极地回应生活问题、诗意地反映社会人生。

    江苏师范大学张玉勤教授在会上作了《〈娇红记〉图像作品的“语-图”关系研究》的发言,他考察了《娇红记》多种版本图像与文字的互文关系,认为图像极具包孕性、舞台性,增添了文本接受的蕴含,为读图时代的读者如何更深入地读图提供了生动的诠释。江苏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王新与李雍在会上分别作了《安塞腰鼓民间艺术所呈现的国家形象》、《〈平凡的世界〉现象与国家形象构建问题》的发言,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苏扬作了《冯小刚贺岁电影狂欢背后的思考》的发言,南通海安中学程宏宇老师作了《中国话剧的危机、转型与复兴》的发言。

    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祖良最后总结说,当代艺术的生机与危机并存,正可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本次学术研讨会青年才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是最大的特色与亮点,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省美学学会  黄石明)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