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纪念省社科联成立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江苏省第二届青年文史学者论坛于10月17日在南京举行。论坛由省社科联主办,省级社科类学会文史协作组承办,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的领导和获奖论文代表共 60余人出席。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教授出席论坛并讲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主持了开幕式。
张颢瀚在讲话中对10余家文史类学会联合承办的本次论坛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为全省青年文史学者搭建了交流、展示和成果推介的学术平台,促使一批富有潜质和研究基础的青年社科骨干脱颖而出,有利于推动全省社科研究队伍逐步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他表示,省社科联今后将不断完善青年社科工作者的培养机制,为他们的茁壮成长创设更多更好的平台和载体。
30余位青年文史学者在论坛上作了学术发言,显现出视野开阔、题材新颖、材料翔实、内涵深刻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化建设是论坛重点研讨的问题之一。省委党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钮维敢认为,在全球化发展中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世界文化的控制权,掀起了文化间冲突,使得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受到挑战。中国作为相对的弱势文化体,需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应对挑战,既在国际文化领域发挥影响机制变化作用,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又在国内文化领域加强监管和引导,同时创造新的更加符合时代气息和需要的新文化。南京财经大学张春华认为,近年来,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度不够、产业贡献率低等问题,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探索。他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资源、产业效率与贡献度、产业政策等五个方面对江苏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江苏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和战略。高邮城南经济新区管理委员会秦立以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高邮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的开发保护为例, 分析了历史文化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指出,以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合理选择,应当以历史文化丰富城市竞争力内涵。戏剧和影视作品的研究也引起了众多青年文史学者的关注。南京大学历史系邢恩源通过系统分析文革前“华东现代戏”运动的形成过程,指出,其最终扩大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从而对中国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蒋俊对国产影视喜剧片的发展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和国产大片一起激活了国内电影市场。对国产喜剧众说纷纭的评价,影响着观众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标准。扬州大学文学院陈军对“中国无悲剧”命题的百年史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指出“中国无悲剧”命题其实是个伪命题,它的诞生与显现更多是具有文化层面的意义,它表征了中外文化碰撞的一个典型性事件、时代性标本。东南大学章旭清则对电影史中的“科技”与“艺术”之间的辩证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从电影依赖技术诞生而逐渐成长为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历次技术革新在影史上都会出现一个从“炫技”转化为“艺术语言”的辩证过程,在此过程中,科技最终不仅是艺术表达的工具,更是一种可以直接驾驭审美价值的叙事元素,这是电影史的发展规律。与会的青年史学工作者则对建国以来的农村发展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南京大学历史系枊森在分析国民经济调整中江苏农村的退赔问题时指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由于各种“大办”导致“共产风”的盛行,从而发生了严重的“一平二调”问题。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退赔,其中江苏的退赔经额近4亿元。南京大学历史系夏林对“大跃进”后期江苏农村的民主革命补课运动进行了研究,指出,1960年冬至1961年春,全国各地均开展了整风整社运动。由于当时中央领导层对形势的误判,使河南省信阳地区以民主革命补课的形式开展的整风运动被推广到全国。民主革命补课运动造成了严重后果,成为在党内开展阶级斗争的先声。与会学者还就秦汉刑罚制度、泰州盐税文化形态、镇江山水人文精神特征、清朝北方贰臣文人京师业余生活、周恩来与革命纪念地建设、产业化环境下戏曲保护模式、中国城乡关系的文化地理特质、中国后殖民理论研究现状及反思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共征集学术论文150余篇,汇集了近两年来全省广大青年文史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经评审,50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17篇;三等奖24篇。(省社科联学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