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弘扬江苏优秀文化传统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沙龙综述

发布时间:2016-03-07 | 信息来源:

 

    2016年1月16日,由省社科联主办,省地域文化研究会承办的“弘扬江苏优秀文化传统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沙龙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省社科院、省委党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的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江苏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现将主要学术观点和建议综述如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弘扬江苏优秀文化传统,关键在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没有文化的传承就会断了“民族的血脉”、丢了“精神的家园”;而没有文化的创新,则难以引领风尚、难以推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难以发挥文化的“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等等助益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象牙塔中的传统文化研究也并不完全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程,文化建设也不是政府或者学者一厢情愿不顾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单方面行为。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怎样建设文化强省,从而使江苏的文化建设真正“迈上新台阶”。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传承江苏优秀文化传统

    一是要关注文化传承背后的价值取向,要传承江苏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从文化的反省开始,而自觉的文化反省必须有先进的价值依循,否则这种传承可能会导致盲目的复古倾向。因此,传承江苏传统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和评判标准,去选择“优秀的”文化传统加以传承。要警惕一些假传承传统文化之名,行封建糟粕之实的做法。更要警惕盲目传承所导致的虚假的文化“繁荣”现象所隐含的落后文化意识的抬头。要摒弃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后文化因素。要反省和批判传统文化中那些阻碍文化进步和文化创新的因素,要选择、彰显、弘扬传统文化中有利于文化进步,可以助推文化创新的因素。

    二是要将传承江苏优秀文化传统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看到江苏优秀文化传统确实能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苏历史文化的文明禀赋,极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共鸣。比如,就“富强”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言,江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农商同道精神,既培育了我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又激励了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等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通商致富”“工商立国”的实业思想,还演变为上个世纪“苏南模式”中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又如,就“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党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之类的家国情怀与之一脉相承。

    二、江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传统却是一个民族自信力的源泉。传统是一条流淌的河,每一段河流都会汇入新的溪水和支流,形成新的文化景观。因此,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而文化创新则是文化传承的目标。

    一是要以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自觉意识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做文化命脉的维系者,又要做文化发展的推动者。坚持将江苏优秀文化传统的研究与发明(创造出原来没有的)、发现(发现了前人不曾知晓)相结合,在对传统文化的意义阐释和价值揭示中使传统文化得以增值。

    二是要始终坚持将文化的创新导向文化的不断进步,导向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要将传承江苏优秀文化传统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形成全社会的文化价值共识,这是建设“文明新江苏”的核心内容。

    三、将传承江苏优秀文化传统与当下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相结合起来

    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效果的评估,要看是否有利于文化功能的发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是否有利于文明新江苏的建设,是否有利于不断产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普遍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一是要增强学术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当下价值,让江苏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文化研究,既要揭示其学科价值,又要寻求其现实的社会价值。忽略了学科价值的揭示,其意义阐释将失去依据,容易导向“游戏史学”;而忽略了对现实社会价值的关注,则容易使意义阐释因缺少融注其内的当代意识而失去现实感,使学科研究变成一种简单的“剪刀”加“浆糊”式的研究,这只能将历史变得更“死”。要让江苏历史文化“活”起来,活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中,这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所在。

    二是以“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契机,推进江苏文库的建设,整理点校一批承载江苏优秀文化传统的文献典籍,为弘扬和传承江苏优秀文化传统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为江苏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主编的《江苏艺文志》以15册的煌煌巨制基本上囊括了江苏古代文人学者所著(编)的各种历史文献,这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国其他省份无法望其项背的。然而,面对如此丰硕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整理工作却远远滞后于浙江(《浙江文库》)、安徽(《安徽古籍丛书》)、湖北、湖南(《湖湘文库》)等省。因此,要以“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机遇,推进《江苏文库》的编纂进入实质性阶段,但又要避免因急功近利、贪多务得而导致的粗制滥造、细大不捐,不能将《江苏文库》变成面子工程。

    三是通过对江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弘扬,解决人民群众在文化大发展时期文化身份缺失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传承和创新,去为人民群众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最终如何真正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调查研究广大人民群众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要了解和分析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增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目标任务实现的现实针对性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精神文化生活的普惠性,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的繁荣发展中真正具有获得感。

    四、弘扬江苏优秀传统文化与扩大江苏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相结合

    1、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标志。文化在当今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关起门来搞文化传承,无助于提高文化竞争力,封闭起来搞文化创新,产生不了文化影响力。因此,只有将江苏优秀的文化传统与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江苏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实施江苏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江苏地域文化传统问题,讨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问题,应该站在这样的制高点上来认识问题。

    2、要出口更多地承载着先进的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出口更多地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接受认同的文化思想观念、文化价值观念。这应该是江苏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核心问题。

 

         (省地域文化研究会)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