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大会开幕式暨马克思主义专场在南京举行。来自江苏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会议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王燕文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社科联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张异宾,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宁,教育部“”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永贵,分别作了题为“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化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从三个维度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学术报告。
王燕文指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社科理论战线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排头兵、先行军,必须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真理力量、逻辑力量、信仰力量、价值力量,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提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而准确地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与会学者认真研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南京市委党校项晓霞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将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李晓乐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等宏大战略构想,表征着我国治国理政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阐释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历史语境、时空坐标、科学体系及当代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于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张明作了解读。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三重结合的基础上,综合定位当前实践历史方位的重要理论结晶,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江苏大学讲师霍秀红简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态,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和文化形态等四种形态,具有一脉相承、严整而又开放、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世界意义等显著特征。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南京晓庄学院讲师沈萍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思想创新的问题性、实践基础的时代性、价值立场的人民性、话语表达的大众性和理论思维的系统性等鲜明的理论特性。
多方位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
王永贵认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从理论传承的厚度、时代方位的深度和世界视野的高度三个维度把握。南京师范大学讲师王磊则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具有明确的内涵所指,即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后,社会形态内部变迁的不同阶段,具体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这种判断不仅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甚至没有改变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性质,可以从“新中国”、“中国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个历史发展维度加以把握。
南京财经大学梅景辉认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包含文化话语权和政治话语权。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话语和政治话语体系的思想内涵,并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发展。徐州工程学院讲师司慧颖提出,互联网时代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掌控能力,不仅要解决“说什么”的问题,即进行顶层设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并作出适应时代变化的中国化的解读;还要解决“怎么说”的问题,即研究好话语理论,设计好话语呈现的方式。
南京工业大学任铃认为,新发展理念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耦合互动的有机整体,需要从产生基础、理论继承、战略结构、战略功能和战略目标把握其整体性特征。南京师范大学洪光东认为,新发展理念具有人民性、系统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等理论特质,贯彻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将人民主体思维、整体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动态性思维和阶段性思维等运用到实践中。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扬州大学姚永明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人类的名义”提出建设美好世界的倡议,具有鲜明“道德利他”品质。南京邮电大学黄婷认为,作为中国对现行世界秩序的概括性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合乎逻辑的中国化时代回应,是中国奉献给人类的世界秩序理念范式。它超越了旧世界秩序局限于民族范式的“小我”利益观,真正实现了“以天下观天下”的“大我”人类价值观,是人类告别虚假的共同体到达真正的共同体的主体性活动过程。扬州大学讲师徐建飞认为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宏观维度上的“中国方案”。
关 于党的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东南大学副教授郝娜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路线方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是对党的历史上政治建设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治国理政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回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王兵认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科学理解这一思想的内涵需要从提出的根本缘由、现实使命、历史逻辑和目标指向四个方面加以审视。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实践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又为新实践提供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当下社科理论战线的重要使命和重大任务。
王燕文认为,社科理论战线同志必须做好笃学深知的先行者、孜孜不倦的传播者、研机析理的探求者、引领实践的开拓者,勇于担当责任,锐意探索创新,在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新境界的进程中更好地贡献智慧,实现人生抱负和学术价值。张异宾认为,要从理论工作者的角度把握报告内容,以解决问题的高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有哲学的基础,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理解十九大报告。
当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常州工学院王萍霞认为,必须坚持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向相结合、价值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结合、思想引领与群众利益相结合、全面灌溉与精准滴灌相结合等原则,不断探索传递正气、冒着热气、承接地气的实现路径,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真正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淮阴师范学院史献芝认为,夯实民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的恰切进路,需要通过建构物质维度、民主维度和法治维度的转译界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入到民众的意识中去,并使之成为他们的一种心灵习性和日常生活实践的价值自觉。
高校是学习、宣传、贯彻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南京理工大学张强等认为,立德树人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使命,必须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在坚持政治定力、提升政治站位,强化主旋律引导,优化供给侧改革,形成多主体合力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又红又专人才。苏州大学李文娟等认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大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
本次马克思主义专场共征集论文130余篇,经学术委员会评审,评出获奖论文38篇,其中,一等奖13篇、二等奖25篇。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磊)
主题发言: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化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江苏省社科联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张异宾)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角度加深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我本人有三个感受:第一个感受是要从理论工作者的角度把握报告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上个世纪90年代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出低谷的再一次高峰。这五年我们使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新的发展。
第二个感受是高校师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从解决问题的高度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仅学报告、学系列讲话是不够的,还要完整地加以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要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要下苦功夫,要真读、真懂。
第三感受是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有哲学的基础。学习十九大精神要结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二十、四十二次集体学习会精神加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很重视学哲学,就是因为只有以方法论指导才能理解重大战略转折。如果不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理解十九大,就无法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实质。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建宁)
“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十九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方略”“新征程”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新思想”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新矛盾”决定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决定了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全面与共享,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从三个维度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部“”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 王永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从理论传承的厚度、时代方位的深度、世界视野的高度三个维度上深刻把握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的思想溯源和目标遵循,突显了理论传承的厚度;强起来的时代方位和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的“定法”,厘清了所处时代方位的深度;而放置于世界格局和世界社会主义大视野的“溢出”效应,则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从而更加明晰了立足世界视野的高度。因此,这一新时代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和拓展的时代,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坚守并更加赋予中国特色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