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清,1977年生,广西陆川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系讲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寓言理论及其现代转型”(08CZW027)。
现代语境中的“寓言”已经超越了“文体”的局限,上升到文学与文化基础理论的层面。西方寓言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圣经中的寓言和寓意;研究其他作品与圣经、失乐园、神曲的互文关系,阐明许多现代作品都是圣经的寓意再现或证明;研究某个时期如古希腊、中世纪、或某个地域作品的寓言特征;研究某个人作品的寓言特征,如斯宾塞《仙后》、霍桑《红字》、麦尔维尔《白鲸》、海明威《老人与海》等。现代理论家则把“寓言”这一名词引入到各自的研究范围,构建了不同于传统文体学意义上的独特的寓言理论。在中国,关于寓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寓言故事的分类整理,尚未形成系统的寓言理论。在现代后现代社会语境下,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寓言”一词来表达某些特殊的感情和现象。因此,对寓言和寓言理论漫长历史及其重要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主要研究内容是:(1)分析西方寓言理论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轨迹,说明各时期寓言理论呈现的不同特征。也就是说,传统寓言“言此意彼”,强调意义的延伸性和意外意等特征,始终影响着后来寓言文体和寓言理论的发展,这是传统寓言和现代寓言之间的本质联系。(2)研究寓言文体及其变体的形式,包括寓言和神话、寓言和传说、寓言和象征的比较研究,阐明寓言的“文学性”及其文体规律,提出用传统寓言、寓言性小说来区分从古至今寓言的文体演变,明确不同文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也是“寓言”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发生转义的契机。(3)研究古典寓言理论的阐释学意义与现代寓言理论的阐释学意义的区别,指出现代寓言理论抛弃了宗教的神学色彩,广泛关注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表征出审美现代性精神:批判现代技术文明对人的意识的控制和侵略,反思现代人精神危机等问题。(4)研究寓言文体和寓言理论发生现代转型的原因,从文论史、文学作品及现代社会特征的角度阐明寓言的转型与摹仿论、象征论的关联性。(5)以本雅明、德曼、詹姆逊的寓言理论为主要理论资源,比较研究现代寓言理论的基本特征和现代寓言性作品的审美特征。(6)在现代语境下,研究现代转型寓言性作品,即寓言变体的形式特征、叙事方式和表达机制,说明寓言理论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意义。(7)深入研究并阐明中国传统寓言作品和现代寓言作品的创作及其发展方向,对中国寓言作品和寓言理论进行总结与归纳。
罗良清认为:(1)传统寓言故事的“寓言”主要作为一种文体存在,与神话、传说等相并列,这种文体形式发展到现代社会,大量运用到小说、影视文本的创作中,成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2)寓言文体的现代发展,使一些文本也呈现出现代发展特征,一部分文本具有了寓言性特质,即文字叙述除了字面意义外还具有深层的寓意,其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作为中介;(3)“寓言”从古希腊柏拉图哲学开始就具有了阐释的内涵,在现代文学理论研究中其阐释学的意义凸现出来,成为一种阅读方法、修辞手法和批评方式;(4) “寓言”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寓言在阐释学、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发生了转义和偏离。
罗良清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文学基础理论、影视美学等。近年来,她在《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