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林祥,1974年生,安徽潜山县人,经济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系副主任,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效应与收入分配效应实证研究”(12CJY018)。
2004年以来,在党中央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下,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决或者控制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问题。至于如何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中央政府对最低工资政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各地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对于该不该实施最低工资管制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反对者认为,最低工资管制会提高用工成本,减少劳动力需求,从而会损害就业,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贫困状态的低技能工人来说,就业损失更加严重。因此最低工资管制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而支持者却认为,在低端劳动市场上,多数为买方垄断性市场结构,此时最低工资管制不仅能促进就业,而且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此外,第一,最低工资管制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搜寻—匹配的效率,从而促进就业;第二,有利于低效率收入阶层接受教育和培训;第三,会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第四,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国际贸易争端的发生。
如果对该不该实施最低工资管制的争论继续下去,那将非常不利于最低工资政策的实践发展。而争论的最重要原因是对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的不同认识。因而本课题利用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大样本微观企业数据,对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效应与收入分配效应进行评估,为实施最低工资管制政策形成共识,并为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的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价值。
具体而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第一、最低工资管制是否会产生失业问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企业是否存在用资本或者高技能劳动者替代低技能劳动者的现象?第二、最低工资管制能否改善收入分配?最低工资管制对劳动者工资水平、劳动者报酬份额、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居民收入差距有什么影响?第三、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它与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如何相互衔接、整体配套? 第四、影响最低工资管制执行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在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第五、最低工资管制对产业升级、扩大消费、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等是否也具有积极作用?第六、怎样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
叶林祥认为,由于我国劳工没有完全组织化、社会没有完全保障化、国家没有完全法治化,所以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市场力量并不均衡,劳动力市场呈现买方垄断的特征,在这种情形下,实施最低工资管制对就业的损害很小,并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具体而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第一、进一步改革税收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从关注GDP增长转向关注民生和扩大消费,避免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劳动者权益保护。第二、要引导和鼓励企业把市场竞争力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而不是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基础上。第三、用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取代月最低工资标准,防止企业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调整工资模式应对最低工资管制,从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第四、最低工资标准应该同各地区的平均工资挂钩,以使得底层工人也能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第五、真正发挥工会组织保护劳工权益的职责,健全集体协商机制,形成劳、资和政府三方合作伙伴关系。第六、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最低工资执行效果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