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英才
贾学鸿

发布时间:2018-06-28 | 信息来源:江苏社科网

  贾学鸿,1969年生,河北涿州人,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庄子》名物考辨及其意蕴的文学阐释”(08CZW021)。

  《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中最为晦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中选用的大量奇名异物,成为包裹其意蕴的坚硬外壳。如果不把这层外壳剥掉,解释《庄子》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法深入作品内里。综观现有的庄学研究,名物考证基本散见于注释中,存在较多的空白和误解。另外,名物考证未能把考据成果有效地结合到文学阐释上,造成研究成果的闲置。《庄子》意蕴的阐释,常常和名物考证相疏离,缺少基础支撑。近一个多世纪的古文字研究及考古发掘的丰硕成果,为考证《庄子》名物提供了参考材料。该项目着意于名物考辨和文学阐释有机结合,以文学阐释引领、统辖名物考辨,推动对原著深入研究。

  课题以名物考辨的具体案例为基础,深入剖析《庄子》的文学内涵。依相关名物的属性分为八个部分:(1)植物意象考辨:从樗、冥灵等植物的形态和功能入手,把它们与《山海经》中的太阳树、不死树加以对比,找出大树身上所寄托的言道者的情感;梳理以瓠渡水的相关文献,揭示《逍遥游》中大瓠意象的现实根据,指出以瓠为喻是战国时期的一种言说方式。(2)动物意象考辨:通过语义辨析和文献梳理,寻找鸟、龙、龟、虎、豹、猿等动物所体现的种种精神内旨,揭示《庄子》对战国时代传统动物意象继承与消解的主观动因与客观效果。(3)历史人物考辨:书中历史人物,经过作者变形处理,成为理念的形象化。通过文献梳理,找出子桑雽、孟子反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历史原型,分析他们在《庄子》和其它典籍中的角色特征,揭示《庄》文在他们身上所寄托的思想内涵。(4)人名考辨:书中大量虚构的人名,或因事得名,或以意命名,或依貌获名,或人神合体,通过文字考据和文献的对比分析,挖出名称面具下的理念寄居体,揭示作者的幽默与滑稽风格。(5)神名考辨:除半人半神形象外,《庄子》还提到众多抽象神和自然神,将他们与《左传》、《山海经》、《国语》、《楚辞》中的记载对照,阐述他们的神性,纠正以往注解的偏误,分析作者提升道境的具体方法和作品的朦胧之美。(6)地名考辨:《庄》书中的地名包括海名、山名、国名、丘名。对比《山海经》、《列子》、《史记》等文献以及《庄子》其他篇目的记载,找出它们的神话渊源,解析其中蕴含的先人对宇宙天地的认识,以及由此展现的博大、壮阔的崇高之美。(7)时段考辨:书中所提的时间段主要为说明修道的进程,由九日、九年、十九年等计法,探寻以九为计数基本单位的文化渊源,以及与它们相关联的某种理念;参照《论语》,分析《庄子》时段名称的儒学背景;通过顿悟与渐悟,分析道、儒、释之间的异同。(8)名词术语考辨:《庄子》中的名词术语稀奇古怪,它们或标示道境、或表明向道和入道的途径方法,通过深入辨析,将其中所包含的各种人生境界和审美理想展示出来。

  《庄子》文章号称“来去无端,变化无常”,俶诡奇谲的名物运用是其重要根由。这些名物中承载着作者对宇宙、人生、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种种认识,也即对“道”的体悟。揭示各种名物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意蕴,是理解《庄子》思想的钥匙,也是掀开其文学艺术面纱的重要方法。《庄子》诡异的名物,并非随心所欲的编造和杜撰,而是有其现实基础和文字学根据。但《庄子》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其中的名物呈多元化走向。最大限度地对《庄子》进行历史还原,所设计的八个板块多是古今学人较少涉猎或根本没有触及的领域。以问题统领研究,追求成果的原创性,不是停留于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探寻造成各种现象的复杂原因,有些学术悬案将会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

收藏
Baidu
map